七月未半

标签:
杂谈 |
分类: 自言自语 |
昨夜睡得不好,要不要追究到“紫微”身上,十年前的旧茶,尚如许提神?一瞬间,心思越过三千多个从前日子:那时花开,彩云之南。
清晨照例转湖,照例微汗,惮于秋刑,不曾赤背袒胸以面日,颇辜负了阳光正好,而天高云淡,气正风清,丝毫不曾减损,便又记起“七杀碑”来,果真“人无一德以报天”吗?!
不确信一定听到了蛙鸣,旧时夏秋无法想象着的!但确信是见到蛙了,一次雨中行车途中,一次沿湖堤岸轻巧的一跃,一次已萎缩干瘪成的一撮儿,依旧默默不闻。这个夏秋,我来见证,蛙虽无言,曾经行过。
忘记了睡不着时都想了些什么,就像忘记了一万多个日夜是怎样行过的,曾经的苦乐悲欢,不知已去到了哪里。若重新来过,可还能一一承受?尽管回头时还有许多遗憾,我依旧不想重新活过,将这一生去就了内心的安宁,已是知足。若真有来生,还是不见的好,也便用不着苦了心,一一告别!
由两件身边的事,联想到这句“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来,多年前一朋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时说出的话,据说最早出于元高明的《琵琶记》,些许失落、无奈、自嘲。世间事,但直了心去做便是,既是所愿,当不求回报;既求回报,便不复了彻底的心甘情愿。既失敦厚于先,再生怨尤于后,几成世间常态,心之不平,气之不静,久矣!
立秋后,气象一清二白。清的是天,是神,是气,是轻风,是容平,是心境;白的是云,是明镜,是解意,是会心,是秋梨,是莲藕,是山药,是世事洞明。云开暑尤盛,雨至意幽清。
妻的姐妹已聚到了老家,张罗着老爷子的寿辰。我也有暇去看一眼父母了,赶在七月半前,便几个晴日的好吧,谷底沟塘不至涉水过深。而嫩江、松花江全线超警戒水位,险情不断。
昨日打成了小字,会场里消受了张岱《西湖七月半》《自为墓志铭》。“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三百余载岁月悠悠,字里风月,历历如在目前。其自叹“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空学陶潜,枉希梅福。”亦别隐衷曲!生逢世事,岂常人料得断得了得?
今夏之逍遥,尤添暑期一笔。儿子居家,更少了午间晚饭应酬之约。所不同的,往年回得家来赶着做饭,如今回家吃得现成,每一菜一饭,若高兴得共识,再亲自操持一二凉热,亦平添得三分从容七分欣悦。最是欣喜,水米配比火候恰到好处,而菜之咸淡滋味亦正合了口味!贪吃的好,一副挑剔味觉,也并不见得一无是处!
停热水四天,每以凉水擦洗,方念及旧时的暖。身边常有这样一些人,当他她在时,阳光空气般自然,无知无觉。突然不在了,才惊觉世界为之大半倾颓。世间相遇,一期一会,每渐行渐远,当不惜乎!
一天也没有多长,旧语说的“三个饱一个倒”,而开心不易。天下熙熙,天下攘攘,无非利来而事往,惟闲处不易。若此,一年也没有多长,秋冬春夏,不过三百六十五天,今已去了大半。又若此,一生也没有多长,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已近中途!
“815”,特殊的日子!无言以对。有多久了呢,我们惯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行止作为远不如言语的光彩。愤而咒骂那样一些禽兽不如的无耻行径时,会否反观我们自身,为什么那样一些麻烦、灾难总是恰好落在我们头上的不幸,契合得量体裁衣般。为什么?
我亦是拿不出些像样的主张的,惟尽得自己本分的踏实。所以,还是不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