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拈花微笑 |
立秋夜,雨终未至,而清凉四围。江南梅子黄时,宋人赵师秀做《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正应了此境。
挪进卧室,妻早关了窗子,亦关去了一枕清凉,半窗虫鸣。约略觉出些暑意时,天已放亮,六个月的绿色,不想错过了,哪怕只是沿湖的三圈两圈儿。
很有一段日子不读书了,并非长夏暑气的不消,我给自己找了个借口,留一双眼看繁盛往复,荣枯去来。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偶尔瞥一眼群书寂寞,竟生不起丝毫的歉疚,却是多多少少出乎了我的意料。原以为自己是离不开书的呢!
人是一种习性动物,本能拈轻怕重,一旦随顺了下来,竟多少原谅了那些从不读书或是很少读书、读书很少的人,若不是自己真心喜欢,便只剩了功利驱使。除去些成功学的粉丝,有谁是真正相信书页里能翻出颜如玉和黄金屋的?
既立了秋,而暑气日盛,原本一只窗子便清风徐来着的,如今出双入对,竟有了些“载不动,许多愁”的况味。除去些会议的枯坐,冷气入骨,便一盏热茶杯不离手手不离杯,直待微微起了丝汗意的,才有了些秋风送爽的快意。网上的字翻腻了,兀自敲敲打打些零星心情,忽地滋生起了一缕厌烦。厌烦什么呢?文字,生活,还是自己个儿?隔了夏秋,心事重落回初处,便又想着翻些书了,概与文字无关。
想起床上挪出的一批,按淘回的时间算,老少已不知几辈同窗着了。只日常伴了我午睡的,也总有个五七十册,古有先贤,今有美媚,却都青一色的隐忍。未料那写字的人得知,会否如了息夫人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人同此心,物同此境,当不惜乎!
翻捡着时,心下已暗自计较,哪个才是此一刻我想看该看能看得进的?分明功利的执着!昔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吾辈远不比士大夫,久不读书,则神情为之懈怠,用心为之势利,几为俗世之强梁尔!身心之不修,足畏!
翻来拣去,拿到手上四本:《老饕漫笔》《老饕续笔》《水问》《悦心集》。惟《水问》颇有些印象,当时订了全套简媜,书到时独缺《水问》,私以为有了货自会补上。不想一等就是一年,发现有了货去催问时,回以“重下订单”。存了疑惑查看订单,确是免除了《水问》书款的,才知自己会错了意。当年席殊旌旗网上书店和《佛教文化》先收了款,而未得购书便没了音讯,不知是不是多出了许多麻烦,到底还是规范的好,愿者上钩,童叟无欺!
以老饕自号的赵珩,尚有《旧时风物》出版,不消说俱是些回忆的文字,而《老饕漫笔》的副标便是“近50年饮馔摭忆”。饕者,饕餮也,读音tāo tiè,传说为龙的第五子,《山海经》载:羊身,眼睛生腋下,虎齿人爪,大头大嘴,因过于贪吃,最后被撑死。
《悦心集》,雍正藩邸读书时抄录的近300篇各类短文、诗赋、格言和广布流传的趣事、谐语、歌诀等汇编而成的册子,亦杂亦闲,适于案头枕侧,随时观览,得雍正帝极尽推崇而广为流传。予观之,颇有些“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之意味,过之,则反成为一种依托、仰仗的桎梏。
这样些毫不相干凑在一起,竟不知自己出于怎样的功利,未及翻阅,已生出些踌躇!若《漫笔》《续笔》迎合了自己的贪吃,《水问》呢?等不得秋雨缠绵的急切?亦或思维的迟缓?《悦心集》呢,秋空不足以高远,去意不足以静心?或是窥得几缕浮躁的残余,寻些清凉舒缓以淡泊宁静?索性去了寄托心,将书置于案上,秋毫不犯,任念想自生了,还自灭!
无奈心思,弯弯绕绕,始终不离吃喝。
早市买回苞米煮了,今年的第四次,旧时味道,说不出的好。联想起一些自己的偏好,竟是尚存了些纯净意的。前几年听徐文兵说起吃出馒头、米饭本有的香味,心有戚戚!似是明白了,对于旧时的怀念,许多时候源于那时的单纯:比如新出锅的豆汁,浮起的油汪汪的豆皮,才下了包的豆腐,不消添加任何佐料,满口的清香甘甜;比如黄瓜、柿子,抓起来就咬,不亚于水果的味美,而切了、炒了、拌了,或仅仅蘸了酱、蘸了糖,便染了菜气的世俗;比如馒头、小葱、或蒸熟烤熟的土豆,凡可直接拿来入口的,一经搭配,便失了原味儿,久而久之,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越来越多的人跑出去吃饭,吃来吃去,不过调料。那底味的菜色几何,多已吃不到了。每环顾集市,琳琅满目,竟不知吃些什么的才好。得了提醒,开始尝试空了嘴去吃些豆腐、果蔬之类,果真吃得一份惊喜,像是旧时的失而复得,沾沾以窃喜。尤其大豆腐,不消刀勺筷子任何佐料,只空出只手抓了来入口,便已无可无可的满足,不待加工成菜,已去了近半,颇以为自然的原始。早上的苞米亦是,先空了口啃出一份美意,再空了口去品出蛋黄的微咸,再依次空了口去吃些火腿、黄瓜、小葱,若一日而历寒暑之极致,意得而志满。
表弟亦说过俄罗斯人饮酒,一小袋面包渣未尽,而半斤酒已下肚,略显寒酸,却得酒食真意。若我之体验者能多些,要不了多久,便有越来越多外面吃喝的人重返家里餐桌,不惟少些浪费、多些健康,于家合而亲敬,皆百益而无一害也!
适逢秋至,不待贴膘,反清些口味意念心境的重要,以去秋燥的好!
佛法说,除“不动阿罗汉”外,其余五种阿罗汉尚会退转,何况初果?而况凡人!亦为自己似是而非反反复复的问天问地寻得了解答,人生若是修行,便同了逆水行舟,断无天上掉馅饼的美意。果真有掉,非祸即灾,还是少些无事生非的好!
记不得原话如何说的,像是《舌尖上的中国》?亦或我个人杜撰?真正好的厨师,不会去抹杀食物本有的气味,而如了中医的君臣佐使,保其正气内存,原汁原味。亦如了我们正确认识、发现和实现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丢了味觉的我们,其实许多时候是丢了自己。不妨于找回味觉的过程里,学着找回自己,做回自己,便不枉了一些人,一些书,一些字的善意叮咛!
布袋和尚有偈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苏州有退思园,而陈丹青有《退步集》《退步集续编》。据说“退思” 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而陈丹青之退步,又据说是于“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均矜持得忸怩,不如和尚之退步向前来得通透而洒脱,而更有吴潜的一语道破天机:“且尽一杯酒,退步是前程。”
百川到海,心所向往,退步亦何尝不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