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在枝头已十分

(2013-02-08 17:50:04)
标签:

叶儿

不识

女子

小镇

还是

分类: 拈花微笑

春在枝头已十分

 

节前照例要走访几位老同志,以单位的名义。境况不一,情态各异,未免生起些感慨:白首何劳岁月欺,人生莫过老来难!曾经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衣食自然无忧,惟达观乐天者,可适其享,悦其遇,慰其生。老人家,一旦去了精气神,则木枯叶落,每况愈下,晚景不堪,已非儿孙之力可挽回者。

《庄子杂篇·让王》说:“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人老了,贵在不以老而养伤,不以弱而形累,无怨无尤,随遇而安,方算得自助。惟自助者,人助之,天亦助之。

昔弟子问孝于孔子,所答皆不同,因人因时因事因地也。我所理解的至孝,大抵同了阳光空气和水,用之则念念处处如影随形无所不在,忘之则云游山冈风过耳际若存若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喜欢的日子,才是老人应有的尊严。而不是被照顾,被安排,被孝敬,被养活……

我们只消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去治愈,去帮助,去安慰,去爱护!孝,仅是尽心竭力远远不够,更需要智慧。这种智慧当然不是以至尊至孝之名行漠不关心之实,说到底,儿女再难,亦难不过老人,身与心,有疲劳的颜色。

王国维说:“最是人间留不住,红颜别镜花辞树。”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草木蕃秀之时,希望那一双双老眼,还能看树犹碧,长满欣喜!

 

偷了空闲,约了儿子一起选了副门联,看上点眼的,一张口就是三十八,倒也吉利,一副门对一个大福六个小福外赠一张挂钱共五十二大元。记得前两年大概十几二十元就能买全了的,内涵底蕴不曾看好,价钱倒是越发的讨喜了。

很是怀念起旧时写春联的况味,只消花上三分五分,提前买张大红纸裁了,托给东邻西舍有些墨水的人家,写明哪些地方用,到了腊月底便可取回来一片热烈的喜庆,红底黑字,油墨泛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人寿年丰”或是“春回大地”“五谷丰登”。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对联,自然要贴在正门,至于大门和屋内其它门上的,不一而足,大都记得不够真切了。还有些“肥猪满圈”“金鸡满架”“六畜兴旺”“ 抬头见喜”“出门见喜”“井泉兴旺”之类,大都各安其命,一派祥和。也有乡下不识字的,将些“肥猪满圈”“金鸡满架”“六畜兴旺”的条幅贴在自家屋内,惹来一些欢笑,倒也温馨,乡下人固有的厚道。

记忆里还有一种叫“春条”的,比对联要窄了许多,通常贴在靠近炕沿边儿的墙壁上。那时年少懵懂,字又多是以小行草写就,所以总是认不全。春天很长,亦很无聊,能看的画看得烦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也说得腻了,便总是想读出那些“春条”里的意思来,如今想来,依旧蒙蒙眬眬,一眼雾水。百度了一下,似曾相识?也未可知:“宜入新春,财发万金,全家康泰,万事遂心,五谷丰登,六畜成群,吉庆有馀,阖家欢欣!”“春日春风春水流,春小春草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山上,春鸟落在春树头。春家学生写春字,春花女子忙春绣;春光明媚春花好,春满人间乐悠悠!”如果童年是一幅画,印在心里的便只剩了轮廓,因了细节的无存,意韵反愈加觉出些清旷而悠远,那时美好!

坊间有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九果十菜之说,过了除夕便开始细数日子,哪天晴好,哪天阴晦,似乎预示着这一年光景对应着的利弊吉凶,却也并不影响自己的喜好,赶在春风劲舞前,吆五喝六,穿街越巷,把小镇家家户户的门联一一看过,再评头品足一番,颇为意得志满。偶尔被春风抢了先,将门联的半边一角扯了去,便会依着前字推断后字,彼此争论一番,并不面红耳赤,依旧笑语喧声,落在一地春风里,同了散在天空的风筝,自成一派生机。

 

旧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手边的事已告一段落,若有所失。

因耽搁了回乡上坟,昨晚于路边烧了些纸钱,亦牵出些旧时的记忆。

清人黄景仁有《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于我心有戚戚焉!

年关临近,内心越发平淡,少了备年时的忙碌,注定又是一个不多的缺少了年味儿的年。于平淡里生起的,对于旧年的记忆、人生的思索,算是意料之外的补偿吧。

人一旦喜欢回忆过去,便开始老了。这样说来,自己已经老过许多年了!其实什么都没有变,夏秋冬春,时序更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惟一变化的,是我们自己。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忽地记起从前过年送花给我的朋友来,淹在流水一样的日子里,没有问候,并非遗忘,生怕翻出些旧绪新愁,徒惹感伤。那些粉的花儿白的瓣儿绿的叶儿,犹在眼前,一一浅笑!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值此送旧迎新之时,还是以最喜欢的这副对联作为回馈吧,回馈给热爱美好并渴望美好的人们,虽有些老旧,却算得长久。

至于横批,请自作自受,善加珍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除夕一岁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