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殇

标签:
祥和里宋体世说新语·黜免美丽的自卫《红楼梦》 |
分类: 如是我闻 |
又见到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片祥和里,嘴里口哨圆润悠长,向远的目光透着些许憧憬翘盼,孩子般的跃跃呼之欲出,敦厚而熟识的与世无争,看似一次安闲的邂逅,互致问候开始新的一天美好生活,若不是向着他车筐里的一瞥!
简媜说:“如果世间事可以任意截断,我愿意花功夫学习句读妙法。当我们在事后饱尝苦楚,于灯下检视伤痕累累的心时,常仰首望着沧桑且无邪的星空,回想事件之缘起与流程,叹一叹。……偶然,这就是偶然的力量,用蚕丝、水光与流萤般的隐秘线索让两个异路人聚合,不是为了颠覆命运、扭转恶路,只是为了擦出微微的安慰。”
遗憾着的,此番相遇擦出的却没有安慰,只有隐痛!
那一瞥下是掩在衣角里的半个鸟的身影,惊诧之余竟不及抽身!不知是明知故问,或是心存了侥幸,“笼子滚的?”“夹子。”不消说时那夹子已赫然晃在眼前,就在半个鸟身的边上,远比旧时乡下玩过的大出许多,想来也狠毒了许多,看那鸟儿的样子,早已是骨断筋折魂飞魄散了!此后的清晨黄昏,这片林地里再也听不到一只或几只鸟儿的欢唱,而当清风徐来,这里依旧鸟语花香成一派安闲祥和。
为什么有人的地方一定要有罪恶?看着那个一脸敦厚而熟识依旧生动地吹着口哨学鸟儿叫,我竟一点也恨不起来,除去惋惜,满满的就只剩了悲悯。记得当年读林清玄的“菩提系列”,他见那卖猫头鹰人的脸几年间竟长得与猫头鹰越发相像起来。按这情形,眼前这个还有好长一段学鸟的路要走的吧!
世间万物,皆有趋利避害去死就生的本能,这是世间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槿在《美丽的自卫》里说:“植物对周遭的世界有一种敏锐的反应。用刀斧和盐对待它的时候,它知道这是一种伤害,一种危机,而用来对抗这种危机的植物本能就是拚命地开花,拚命地结果。也就是在察觉到生存受了威胁的时候,它就会用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把生命延绵传递下去。”
我还听到另一种说法,动物在非正常濒死的瞬间,会在体内大量分泌毒素来临机自救,即使在劫难逃,亦是为蚕食者预埋了复仇之箭。虽道听途说未得考证,至少那伤心欲绝尚有据可依。《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猿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世间总有一些人做不了或不去做的一些事,也总有一些事注定有一些人来做,只要欲求在,无论这欲求好与不好,来自别人还是自己。《红楼梦》有“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的隐语,暗示迎春要落在恶人手里被毁掉。其实“得志便猖狂”者,何止一“中山狼”,凡人大都多少有些倾向。世俗的眼,框在物竞天泽弱肉强食的观念里,得意当前,若非当仁不让便是不能把握时机,亦或信心不足能力不及机敏不够,惹来些非议指责或直呼其大傻瓜二百五亦在所难免。
总觉得自己便是那五百的一半,从未想着为了一己之利去伤害着谁,如了草木般,收缩了触角根须,以有限的营养煨一缕生命的鲜活,却也并不如动物般一定要等到濒死时才想起自救。《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所谓“看人下菜碟”亦非全是贬意,咎由自取者也!我在想,人类之于草木鱼虫所欠下的债,总还是要还的,以生命甚至子子孙孙为代价!若鸟儿不叫,花儿不开……
不记得哪里听来的话:“我们都在向着坟墓走去,却在一路上吵个不停。”眼前便浮现起旧时景象:姥姥家院里的两只小公鸡,正为争食争宠斗得你死我活,它们并不知道,那食物的多少是因着主人的心情的,那主人并不会因宠着一个而饿死另一个,因为他在等着,过了这个美丽的夏天,在每只公鸡的脖上来过一刀,便可去市上换些自家用度所需。
在我们为些人事利益而烦恼时,可否想到,我们自己便是那两只小公鸡里的一个?
李冶《八至》诗曰:“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若再加上二至,至生至死贪婪,也算得实至名归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