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天晴
(2011-10-31 22:10:34)
标签:
重庆《雾都孤儿》宋体《窦娥冤》荒山泪杂谈 |
分类: 如是我闻 |
早上的雾比昨日浓了很多,已是八九点,还不见散去的意思。只隔了十几米,车牌已成模糊,车灯整齐的亮着,闪着,笛声起伏间,刹出一片片亮红,如影随形,十分抢眼。
当初知道“雾都”一词,源于电影录音剪辑《雾都孤儿》。旧时最是不喜悲剧,无法承受感伤,以致错过许多经典,包括喜爱着的京剧。《荒山泪》、《窦娥冤》等便是始终未忍全看的。虽然已知那结果,但过程的苦痛似更加深切。即使莎士比亚,凡四大悲剧,一一做了过眼云烟,终不忍问津。所以到底伦敦雾成怎样,至今也还是迷雾一团。重庆是去过的,顶着成都的雨一路行来,傍晚里的重庆倒添了几分清凉,想来是错过了雾的,直到船行,细雨中的重庆依旧清清凉凉,如画在“灯影牛肉”上的,细致单薄,却又一眼无法看透。
我的眼里,北方的雾常常是分了区段的,很少笼罩。北方人因此对于雾,很是不以为然,更谈不上好恶。即使偶然路遇,大不了细了心,码着斑马线,参照前行车灯的闪烁,阶段性的穿行,捱过。总算是识得家的,如果耐心足够,大不了一段的有惊无险。愚以为,越是这样的恶劣天气,人会愈加的小心谨慎,看似危险,反而安全。还有,超速固然危险,速度过慢或干脆停车,一样的不安全。最好随大流,能与同行车在距离,速度上,相对稳定,便可相安无事。即使不愿意生活得很从众,也该知道,所谓意外,便大都是特殊的,不一般的。
窗子被遮挡成一片淡白,所有的景物都依稀在脑中,需要靠回忆还原那些真切。
头也如了这片天,闷闷的,沉沉的,隐隐的疼。
水壶照旧翻响着,冲了普洱,先于杯口缭绕处醺了两眼,稍有舒缓。秋冬之际的北方,除了寒冷,干燥似更加让人不适。这几日晚上睡觉时已感觉明显,先后已用坏了七八台加湿器,今年又该换新的了。
“岭南多瘴气”,想来与山有关的,多少带了些神秘。据说,一些地域,外地人想进入,非当地人引路,或做些预防不可的。居处本无山林,便无瘴气可言。但有雾的天气,空气中一些微粒不能尽散,若是平日指数便不佳的,减少些外出,或是好的。说归说,晚上还是去散了步,尽管淡淡的雾,依旧弥漫。生活中难免取舍,而人的眼界,只是一层雾,也不曾穿得透。
连日大雾,多少反常了些,不知该喜,该忧!不自觉的,竟又想念起天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