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

标签:
鲁迅宋体陈丹青退步集续编荒废集 |
分类: 自言自语 |
昨晚取回一批新书。说是新书,泛指自己不曾看过的,而写作年代,出版时间却是短长不一了。其中已逝的,便有鲁迅,钱钟书,蒋介石,史铁生先生。
所选书目,受梁文道《我读》引导,加上些自己的斟酌:感兴趣,读得懂,买得起。
选书的过程,亦是阅读,开阔视野,走马观花式的畅快。难得一次停驻,多是欣喜,人家的文字,仿如自己的一样开心着。感同身受,便是随喜了!
有了网络,去书店选书已少得多了。虽然取回来时,偶尔会带些“伤痕”,亦不愿意再添些麻烦!世界本就是不圆满的!
到底不够细致,对于喜欢的文字,大抵便是宽容如此的。其实陈丹青先生《笑谈大先生》序里已说得清楚明白:“总共七份讲稿。其中三篇收在《退步集续编》,三篇收在《荒废集》,最后一篇尚未发表过,是关于鲁迅和美术,现在全部聚拢来,就是这本册子了。”因那两个集子是一同取回的,便是说,这本《笑谈大先生》,我只买回了一篇讲稿,外加一篇序。也不全是!还有一篇附录:“鲁迅的墓园”,外加“精装”的精致,确是自己的孤陋寡闻了。
这般的重复,平时选书时还是觉悟的。大都发生于不同人选编一个人的文字时。同出一人手时很少,不管所编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此次精装版《笑谈大先生》,这般的堂而皇之,我只希望是怀了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敬而产生的求全责备。这样的演讲,是不是到此为止了呢?今后不再谈鲁迅先生了?陈先生不交待,我也看不出。总不至于明年再出个修订,一年年讲下去,出下去的吧!
陈丹青的名字,确是其离开清华时才知道的,当时并不以为然。这次是想着品一品他的文字,学习一下的。《退步集》尚不及细看,对于那段旧事不甚了了,也并不如何的感兴趣,只当时一转念:“这又是个特立独行的主!”若有人面对,一定看得到,那一刻我眼里的羡慕与敬佩!
这么久了,那时出生的孩子,现在都可以打酱油了!而字里行间的,我觉出他依旧很是在意。那些藏于《退步集》等里的文字,亦多为不平则鸣。我在想,当初司马迁若是错过了李陵,或许便没有了《史记》。以陈丹青的经历,文笔,若只做了画家,或多或少是有些可惜了!而《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等,或许便是“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的结果呢!文字里多一份热闹和精彩,总是好的。毕竟,我只看得懂文字,而读不懂画的!
他的文字确有些滋味,亦不乏深刻,即使重复着的,并不影响我继续学习。至于其艺术的含蓄,涵养问题,我不懂艺术,亦不敢妄谈。但我知道这个社会,很容易包容“大师”的种种怪癖,却无法容忍一个教授的“不同”。陈丹青的错误在于,还没来得及成为“大师”时,便先去做了教授。已经说了这许多,如果觉得还有说的价值,我倒觉得与其说个没完,不如先将自己做成“大师”,让清华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才更有价值。
凭我的感觉,陈丹青还是要继续写下去,画下去的。我说不清哪个该是正业,哪个该是副业,但通向大师的道路注定艰辛。一时的浮躁,和人生的终极目标,哪个更有意义,或是有何的不同,人与人的答案亦不尽相同。一个人做一件事,总有自己的理由,看不懂时,不妨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结识他的文字,便是一场相遇的美丽!我只祝愿先生越走越好,而不是在别人的言论里偷生。便是好的!
若还有,书是用来读的,用不着精装来充门面。不只劳神费事,亦增加了成本,又不好收藏,吃力不讨好!反不如《退步集》等平装的素雅,耐人寻味,惹人喜爱!
本是选书,读书的,不该生出这许多话,亦没有说的资格。既说了,又不知叫什么的好。不如借秋白先生的话,便叫“多余的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