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暖

(2011-09-29 23:09:52)
标签:

浔阳

《琵琶行》

宋体

天堂·草原

民族歌舞团

杂谈

分类: 旧日情怀

雨停了,风依旧很凉,秋意渐浓。裹在长衣长袖里的人们,分明瘦削了许多。一贯安静平和的桌椅门窗,亦棱角分明起来,触手皆是冰凉,没了一点平时的和气,竟多了些许的陌生,连坐下去已有些犹豫。担心生硬的手指,会敲出一连串的冰冷,喜欢着的文字亦被搁置。想着“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的,真的让心不受身的影响,没有足够的修养,是做不到的。

许是旧时的记忆太深,一直以来,温暖始终是厚重而亲切的。喜欢归喜欢,缺少温暖时的单薄苍凉,确乎也并不少见,却是大大增加了对于温暖的渴望和依恋。从前读过的一个寓言,风和太阳比谁的能耐更大,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一个人的外衣去掉。先是风使出浑身解数,卷起成片的雪花,几乎要将人一起卷走。那人紧紧裹着,瑟瑟成一团,任风如何的凶猛,几欲冻僵了,依旧死死地拥着外衣,不肯屈服。轮到太阳时,风和日丽,冰雪消融,阳光暖暖地照过来,蜷缩着的人起身伸了个懒腰,便继续赶路了。正当风要嘲笑太阳一番时,那人似是走热了,或是太阳更加用心了的,竟自己脱去了外衣,尽情享受起无限春光了。于自己,则又增添了几许对太阳的好感。

那时年少,亦温暖得单纯,除了太阳,炉火,便是爷爷的胸怀,小花猫的懒睡。多年以后才知道,除了身体的,还有一种来自内心的,叫做关怀的温暖。现在想来,母亲的呼唤,父亲的责怪,奶奶的庇护,哥哥的忍让,还有冬天早上被烤得发烫的棉袄棉裤,淘气晚归时家里的灯火,锅里余温尚在的饭菜,逢年过节大锅里母亲特意包成花边,麦穗的素馅饺子,原来这份关怀的温暖,从来都不曾离我而去。

于冷飕飕的夜里,开上四十分钟的车,赶一场大型生态情景歌舞《天堂·草原》,除了不需自掏腰包,有空闲时间,形式的难得,想多些见闻则是主要因素了。歌舞剧团,民族歌舞团,算是这个城市顶尖的文艺社团了,编排布景虽略显简陋粗糙,感染还是有的。没急着快点演出完,亦没觉得意犹未尽,“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般的自然,随顺。想起夜晚湖边散步,拱桥处一声声学习动物的吼叫,这样的随意不知是不是有些过了。

去年暑期因故在北京小住几日,于元都遗址公园散步,感于文体活动的丰富多彩,曾感叹过居处的荒漠,不知是否已写在脸上的。今年暑期的西安之行,于护城公园里见闻了的“吼秦腔”,却是让我一直震憾而羡慕着的。同样生活在城市,差距却是天上地下!记起《琵琶行》里的诗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若得这番凄景,纵鹃啼猿鸣,呕哑嘲哳,已不知胜过学习动物的吼叫几何了。我倒真该佩服这些人的勇气了,若换了自己,只大着声音哼唱两句,也要前后看看没有人才敢的。毕竟环境是外在的,只要能够开心,尽兴,超脱些,放开些,都是好的。

近晚秋时,室内的凉,多少有些象了江南梅雨前的意思,没处躲没处藏着的。再过几天便可以送暖了,这样的日子,家里除了暖水袋,电热宝可供取暖,提前开了电热毯算是明智的快意了,说不定连梦都一起温暖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