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
(2011-09-27 16:54:59)
标签:
梁文道上海宋体处处闻啼鸟半梦半醒之间杂谈 |
分类: 切切丝语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老子》
还睡着时,便听得几声雷的轰鸣。微睁了眼,天尚未亮,亦未见有闪电,想来还远。天气预报没说有雨的,翻了身再睡,已不复了安稳,似梦似真的一些杂七杂八,将头和心填了个满。原来《半梦半醒之间》的,并没有谭咏麟唱得那般缠绵的好,倒是平添了几许的无奈。中秋演唱会时见过的,自称“年年皆为二十五岁”,倒确是没有丝毫花甲的味道的,很是让人羡慕!
早上的天依旧阴沉,本就懒得下楼,索性赖在床上,翻看梁文道《我读》。王小波的名字早就熟悉的,《沉默的大多数》却没读过。即使读了介绍,依旧一头雾水,便是梁文道说的傻的吧。我想至少近期,是不会去碰他的书的。结尾时,书的底角没有彻底分开,上海三联也出这样的问题,苦笑。若在平时,会取了刀片细心的切开,算是替出书的人,亦是为自己存了书的完好。想着粘连处很小,亦是为着懒,随意分开便是。一声清脆,却是右页缺了一角,左页多出一角,再苦笑。许多时候,只因想着随意的简省,却生出些刻意的麻烦来。
左页多出的一角,合上书,便格外显眼。于是撕成右页的样子,虽也缺了,书一合便隐藏了起来,粗看便是完整如初的了。这便又是一种生活现象了,容许你一定程度的落后,却不可以乱出头。落后了尚可隐藏于大多数的中间,亦可以算是有潜力,有后劲的。出头了便如书页多出一角的个生,非剔除不足以顾全大局。这便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水必湍之”的吧。
倘若多出的不只是一角,而是一页,一幅,自成一体了的,不仅不会有碍观瞻,还能增光添彩的,便是另眼相看。或可融入,或可重排,却是别开生面的。这个角度看,对于首先做好自己,倒更多了些积极的意义的。
就生活来说,我总以为,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起来,便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着的,而且是幸福着的。虽平淡了些,却不失真意!吃饭时吃饭,走路时走路,睡觉时睡觉,哭时哭,笑时笑,随便什么时便随便什么的,看似容易,做到的人却极少。不是生活在过去,便是生活在将来,生活在别处,唯独少了现在,少了当下。我们常常为些所谓的过失懊恼,反悔,惭愧。为些虚无缥缈的所谓前程紧张,忧虑,失眠。为些无足轻重甚至与己无关的事牵肠挂肚,劳心费神。我们有时以为自己是救世主,离开了便会有大批的人受苦受难。有时又以为自己是可怜虫,没有再比自己更倒楣的了!我们以为很宠爱,很善待自己,却常常因少了正念,而让这种爱成为一种伤害!
思想,可以让人生变得丰富,亦可以陷人生于苦痛。当它来时,“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当它去时,“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有思想充实,无思想轻松,来时不多,去时不少,勿需回避,只将些人和事,思想到极致的彻底,大不了如此这般时,已归于了平淡。如“最穷不过讨饭,不死总会出头”的,便是时刻准备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了。
过去了的四十多年,想想都觉得可惜,那些经历的苦痛,本是可以避免和躲过的!因为少了正念,生活已遍体鳞伤。“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想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也该为时不晚的吧!
正午的阳光很好,风儿轻柔,远处草坪,近处树影,依旧不失生机。于深秋之际,想起 邓丽君的歌:“阳光照树梢,春来花正好,我歌我徘徊,处处闻啼鸟。昨夜梦魂飞,心事知多少,梦向何处寻,处处闻啼鸟。”除了见不到鸟的影子,便真的有些暖暖的春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