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09-07 19:24:54)
标签:

普洱

宋体

平常人家

《茶经》

神农尝百草

杂谈

分类: 五味杂陈

 

最后一杯普洱,也已泡得淡了,便想起同事送的“布宫贡饼”来。原料为西藏野生大叶种茶树新鲜叶,样子与普洱极象,标明“西藏极品酥油茶“,想来也该是全酵的吧。

并没有正规的茶具,如同喝绿茶时一样,一只水晶杯,一壶开水。所不同的,绿茶是先水后茶,红茶则先茶后水,而且越是滚开的越好。圆圆的茶饼,有些不忍下手,狠下心掰了两小块,却比普洱的干酥松爽。开水冲了,瞬间碎开,颜色变化却不大,三两分钟时,便如了泡好的绿茶的嫩黄。再过三五分钟,差不多已成了红色,便不曾再深的,直到茶可吁吁入口时,色泽并未见多少变化,比之普洱却是淡了许多。而味道却少了熟普的甘洌,微微多出些苦咸来,尚可接受。只初饮,也是要适应的吧,只冲了一泡,便不再续水,算是尝浅尝辄止了。

饮茶,重在一个“品”字,既鉴别茶的优劣,也带了神思遐想,领略情趣之意,历来为一些附庸风雅者所推崇,如今已成了一种文化。却并非谁都入得了堂,除了自身品位,还要有安静、清新、舒适、干净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园林,山水,茶室,茶具,连同制作,冲泡,品铭,都是极具讲究,非用心不可的。至于平常人家,于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或自斟自饮,或三五牛饮,多是为了解渴消疲,已是难得。至于涤烦益思,振奋精神,或是细啜慢饮,尽享美妙,却是要有种旷达洒脱的精神和境界了。

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于我心有戚戚焉!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据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明代李时珍便是喜欢饮茶的:“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

现在看来,当初喜欢喝绿茶,未必便是好。那时火是盛的,而胃却没有那么健。非但不健,且自小就常寒凉而痛。尤其是喝苦丁的一年多,说不准便也有茶之功效的助纣为虐,早已让自己凉透了的!去年起停了一段,后来换成了红茶,因了不再年青吧,以期少些寒凉入口!所谓无知者无畏,伤害便在所难免。

世间万物,本没有绝对的好和坏。适合的,便是好的。不适合的,再好的,亦是不好的!这样看,人的觉知便是首要。连同自己,许多人已麻木得太深,自欺得太久了。

茶如人生,便是分了品级的。人生如茶,却是自己品了,才能体会出些其中的味道来的!

 

品
    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品

品

品
   

品
    由青翠嫩芽,到圆润茶饼,经过发酵,去了些许寒凉,添了几多醇厚,便如人生修炼般的了!


品

品
    由淡黄而深红,人生亦是这样,愈是日久年深,愈是耐人寻味!


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将息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