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碑成有字碑

标签:
武则天茂陵无字碑宋体人同此心杂谈 |
分类: 如是我闻 |
到底不适应,西安日光的灼伤。心却是暖着的,为着这般的热情,为着这片土地蕴藏的深厚!
从五千多年的黄帝陵,二千多年的汉武帝,到一千多年的武则天,这片土地厚重得让人一时难以承载。悄悄的,我只是个过客,怀着一份虔诚,不打扰你们的,以欣赏的眼光,默然注视!
地上的风光,源于地下的深厚。这似应了千古不变的道理,秀外慧中,总胜于金玉其外。然这样的道理,确乎也已老道,今人早已不屑了的。才有了这些深厚以外的大气,风光。依托,也是一种传承,却少了创新,少了底蕴,象极了“啃老族”的炫耀,总是低眉顺目的怯怯着的,少了几千年前的豪气,只博得些啧啧声,算是一种安慰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行的好处,便是见闻,无论好的不好的,喜欢的不喜欢的,只要心在,便无处不是胜境的了。其实,这样的心态,即使不用出行,也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了。也许出行,只是因了一种心境的变化,哪里都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人同此心,境同此意。看得懂了,心便是世界,眼前即天堂了。
“有字碑变无字碑,无字碑成有字碑。”乾陵带给我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在佛的眼里,众生平等,何况男女,菩萨尚有三十二化身。这样意义的理解,武则天的见地确是非凡的了,空前绝后也很自然。不管那“无字碑”的初衷为何,都足以见证了这样的事实。与唐的奢华相比,汉风确是古朴的多了。茂陵,一眼望得尽的,差不多埋了全部的大汉朝的风云人物和那时的文化。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都透着历史的悠长,让人来不及揣摩的丰厚,沉醉。
经年来,走马观花的也去了一些地方,惟今的见闻确是不同了的。只这样,也便是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