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才是长久的
(2011-06-04 22:07:40)
标签:
徐文兵龙井大麦茶宋体《杂诗》杂谈 |
分类: 五味杂陈 |
金黄灿灿的大麦茶,不只看着养眼,喝着也爽口,焦焦的糊香直透心底,远胜于昨夜的酒!
算来茶也喝了二十几年了,多是些未发酵的绿茶,间或尝试过发酵半发酵的些红茶,乌龙,铁观音,还有白茶等。期间出差去海南,带回些苦丁,喝了有大半年,那种苦是纯净的,不如咖啡的香浓。终于还是更喜欢淡淡的有些清苦的龙井,碧螺春,毛峰,瓜片之类,朋友送的还有些是未拆封的。因为不胜寒凉,已有几个月不喝了。春天时,只泡些菊花茶饮。如同吃饭,玩乐一般,许多时候喜欢的,未必就能遂意,源于身体,心理,环境的种种不堪。能觉知总是好的,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的,才是长久的。
前年的时候,偶然听到《国学堂》 徐文兵老师讲解黄帝内经,断断续续的又添了些健康类的书,中医的居多。听着看着读着,已觉出滋味有些不对。原来四十多年的生活,竟是无知无觉中渡过,至今能活着,还活得并不算太不健康,已属幸运!想想当年,母亲在吃那些川贝,蛤蚧,利福平,注射进口链霉素时,若多知道些医道医理,多些自我调理,也许真的就不会走得那么早了,毕竟结核并不是非致命不可的。可惜,那时的境况,连生计都是艰难的,治病尚恐顾不及,更加的无暇其它,虽然母亲是读过书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想来,那罪魁祸首与其说是病,倒不如说是贫的吧,即使是贫病交加的,也一定是源于贫的。“贫贱夫妻百事哀”。从过去到现在,由贫而病的人,一刻都不曾间断。如果贫病已属无奈,而今的由富而病,则多是人自找的了。没了觉知的人生,注定是不再自然的了,黑白颠倒,贪嗔痴愚,不病已在病中。人若是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差不多也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过去是,现在尤其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人,怕是连自己都是要丢掉的了!只是,知道归知道,落实到行上,却又打了几分的折扣。“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自己便是后者最好的例证。
运动会,每每担心的并不是成绩,而是受伤。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少见,而每次都还是有不幸伤了的。昨天尚好,下了项的都试着完成了,居然也有了成绩。许是高兴过了头,晚上的酒也喝过了头,翻江倒海了大半宿。想想,也还是伤了的,而且比运动的伤来得更深,更痛!!
早上勉强爬起来去早市,如同大病了的虚弱着,连地都是软软的,有些飘的了。难得的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和之前阴沉的日子比,已经是两重天了。杨花开始轻舞,顺手捉了一朵,细细的绒如同棉絮的白软,中间的小粒该是种子了,这是之前并不知道的。原来的轻舞飞扬,并不是故意要入人眼的,那是带了生的希望的迁徙,只要条件允许,无处不可以为家了。苏轼《水龙吟》有“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的句子,南方的杨花,当指柳絮。而眼前的,确是杨树的花了。于是记起陶渊明《杂诗》的几句:“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又到端午,想念起从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扒鸡蛋的日子了。早市也已有五彩绳和葫芦卖了,只是光顾的人不够多,也是还没到时候的吧。
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卧也不是的捱过了中午,总算是缓过些劲来了。胃还有些反酸,煮了大麦茶喝。这是第二次炒制的,已差不多用完。说是大麦茶,其实只是将大麦仁炒制了,也算不得正宗。特意去卖粮的摊上问过,并没有完整的大麦,只有些麦仁,看上去和家里的并没什么区别。少时并没见过大麦,倒是成片的小麦一望无际着,如今也已不见了踪影。即使炒了,也并不确定那麦仁,究竟是大麦的还是小麦的,只是从味道上感觉,那就是大麦茶了。已过了不惑之年,到底还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着,多少有些惭愧!
还是希望着不久的将来,能静静地品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