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是童年过后心
(2011-05-26 20:59:37)
标签:
成都宋体天籁之音雨打芭蕉雷声杂谈 |
分类: 旧日情怀 |
悠扬的童声,仿佛遥远的天籁,随着风,轻拂着半缕窗纱,温温暖暖的是半夏的阳光。孩子们在庆祝节日了,开心如许,我的思绪亦飘回到过往的青葱岁月。那些曾经属于自己的日子,涂红了的脸蛋,色彩相间的花环,配上白衬衣,蓝裤子,难得的整洁,人也精神了十倍。一时欢笑,早已忘了之前,父母精打细算的左右权衡。终于可以不穿那件染了两朵鼻血印迹的旧衣了,连梦里的空气,都是清新的!
久已不曾走进教室了,常常是远远的,看着操场上孩子们的嬉闹。他们闹他们的,我闹我的。所不同的,他们闹得开心,我却是闹的烦恼。学校,社会,更象是两重天,也该是两重天。有了大人们遮风挡雨,孩子们的笑才更加甜蜜,美丽。这样想着,那烦恼似也是值得的了。人在有担当的时候,亦会感觉到自己的庄严。不确定,整天与孩子们 相伴的老师,是不是都有了这份担当。这样的节日,也该真心向他(她)们道一声感谢,哪怕只是为了多一份宽容的自由的爱,都可能是决定了孩子们的未来呢。
离入夏的第一场雷雨,已过了近一旬,那天恰好儿子在家。雷声是在将睡时响起的,起初是闷闷的,隐隐的,抑制般的低沉。远远的,渐渐的近了,更象是电影里炮声的轰鸣,没有预兆的炸响。这让我认定,那确是雷声了,北方的第一声春雷?竟是如了人,等得久已不耐烦,索性响个痛快!风雨互相裹挟着,推搡着的急切。扫过窗子,象极了雨打芭蕉,那是多年前成都夜雨的窗外,只是少了雷声,多了舒缓。突然记起,儿子小时是怕打雷的,如我小时一样,听见雷声就往人怀里躲。遂去了他的房间,想着如何安慰一下。却不道,儿子说,那是天籁之音,好听着呢。愣了下神,进而欣然。自己说过的,并不都做了耳边风的,心里暖暖的。
儿时的记忆,打雷,特别是劈雷,是老天爷要惩罚恶人了。老家东西泉眼之间的大槐树,就是被雷劈成了两半,后来不知了去向,连同树上那些红布条。于是,害怕打雷,尽管那时还没有作恶的动机和能力。有一次在姥姥家过暑假,偶遇冰雹降临,见久没有停歇的意思,表哥便将一把菜刀撇到院中,说是能把雹子吓走,居然就真的雨过天晴了。印象中,那些雷啊电啊的,总是与杀罚连在一起的,让人无法释怀。可惜那时,没人跟我讲天籁之音,想来一定错过了许多奇异景观的。后来从书上见到那闪电的美丽,才恍然记起,那都是自己捂起耳朵前曾见过的。那时的天气,与现在比起来,更象是自然的。
那些传说,总不离善恶因果。在人生观长成初期,我更喜欢天籁之音的美好。更多的历练,自会结出认知的果实,远比强加的好。只是时代不同,对那时的父母是没法强求的,一家几个十几个孩子,能养活已是需要一定本事的了。至于教育,除了顺其自然,便只是上学的事了。也有值得庆幸的,那便是散养的自由,远远超过了现在的孩子。那也是成年后,对旧时怀念的幸福感之一,虽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更象是一种野蛮的原始。
选在这样的日子校企共建,用心不言而喻是在孩子身上。其实呢,也没有其实了,许多事做得,说不得。只要大人们高兴了,对孩子总是好的。站在讲台前的时候,更象看到了自己。这样的一群生龙活虎,他年他月,都是要流向社会的各个层面,角落。只希望,在他们年少的记忆里,多出一分美好。我是相信这样的留存,会生根发芽的,即使长不出感恩,总不会长成怨恨,平淡的自然的,也是好的。
儿子与妻通了话,学校开运动会,这周不回家了。撂了电话,才想起,儿子会不会报项目啊?担心还是有的,去年高考前一个月的骨折,术后不足一年,偶尔尚有感觉。孩子大了,也该自己决定些事了。并没听他提起,无论如何,祝福一切安好吧!
没一点前兆的,呼啸的风摇撼起窗子来,很象第一场雷雨前的样子。只是少了雷声,让人觉得促不急防的惊异。刚刚才送车回来的,并没看天上,只是空气中有些许的闷,不知是麻木了,还是强壮了?从前知晴雨的两膝,都还没来得及反应呢,外面已经几度风雨交加了。凭感觉,风大的时候,雨便不会久。风雨也该是有种默契的吧,只是今年有些反常,让人有些难以捉摸。
希望明天,不要看到那些新植的树,再次横躺竖卧!不要,谁家的棚顶,再度漂移!这个季节了,还刮这样的风,多少还是让人有些担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