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尽光生,山河万朵
(2011-05-22 20:50:09)
标签:
灵山塔宋体新包青天个人目标道德底线杂谈 |
分类: 闲翻故纸 |
闲时,常立在书柜前,翻看那些被冷落的,有些已忘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样一种想法买回的书,算做一次重温。《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也不例外。遂想起一句话,算是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吧,我不知道,至少我算是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尽于理想的超脱,如云中漫步。
想想经年的过往,与想做的相比,能做的究竟有限,差强人意,未免苦笑。权做美好的愿望和目标倒是好的,但这样的自由,注定是有条件的。物质的,精神的,还有个性,品位方面的,都受着很多制约。真正能达到目标了,差不多已经是为所欲为了。当然,这还需要一个道德底线。过于完美了,本是简单的,也常常变成不可能的了。所以,人需要经常性修正目标,调整心态,倘还是向着目标前行的,即使偶尔的迂回甚至南辕北辙,也都是好的,只要那目标在心中依旧是坚定的。这更象是留给自己,聊以慰藉的温暖。
每个人都有一项神圣的权力,选择。生活的环境是共有的,追求个人目标,不能背离大众的意愿,不能给大家带来不便。若犯了众怒,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那便是自找的了。至于打肿了脸充胖子的外强中干,倒是值得同情的成分更多了些。从别人身上,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自己,除非你不是,真的希望自己好。
如果我们生活得不好,并非我们能力不够,而是缺少智慧。
人各有所长,而杰出人物总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注定一生过着平淡的日子。不管是对于伟人还是凡人,这个世界依旧还是这个世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是。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山不过来,我过去。”这样的积极,十分必要。达成目标,并非为所欲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恰恰离不开智慧。物质决定了意识,但人却有转识成智的本能。幸福没有定论,关键在感觉。所以,幸福亦不是寻来的,它本就在我们心里,一刻都不曾离我们而去。“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差不多二十年前看《新包青天》时,记得几句话,后来知道那是大珠和尚的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牢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有了智慧,便有了内省,有了主宰自己的定力,则山河大地,无非本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