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云女子黑马还是反面教材 |
分类: 史话 |
我们来看看乐府诗《陌上桑》中汉朝女子是怎样维护自己尊严的;
汉朝人们心目中的女子很美。《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陌上桑》诗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等句子,就是生动的写照。古往今来,中国人审查俊男美女的标准变化不大,俊男不外乎阳刚之气,美女不外身材苗条、皮肤白皙之类。《《陌上桑》》中有这样几句:
这一段写罗敷住所之美、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通过这些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所谓“秦氏有好女”,大约就是苗条白皙、可人疼爱的意思吧。前两句是静态美,后两句是动态美;前两句是住所器物特写,后两句是美女勾勒。
值得注意的是,汉朝人似乎格外关注女人的装扮服饰。《陌上桑》关于女人装扮服饰的描写也是很生动的。请看: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从上面几句描写看出;罗敷头上梳著倭堕髻,耳上挂著明月珠。裙子是杏黄的绫罗做的,紫色的绫罗制短袄,这样描写服饰之美——烘托她的美貌。
汉朝人们是这样欣赏美女的。汉朝虽然是农民无赖刘邦打下的江山,但是,后来由于武帝刘彻等几任帝王提倡文化学术,终于蜕变成中国历史上最注重教养的朝代之一。做为一个家庭妇女,纺织、制衣、音乐、诗歌样样都得学习。伟大的汉朝了不起啊,笔者不得不发出今不如昔的慨叹。
《陌上桑》的诗句很容易让人产生今不如昔的感慨,除了汉朝太守之外,其他各色人等是这样欣赏美丽女子的: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挑担的行人、游逛的少年、耕锄的农夫,看见美丽的采桑女子罗敷,停下各自的劳作,静静地观赏,没有任何多余、不当的言语和行为。可见想象,他们的表情是欣赏的,是羡慕的,是友善的。显然,那是一幅众人情不自禁向美丽女子行注目礼的画面。
汉朝美女是怎样维护尊严的。诗中太守的见色起意情节,是一个反面教材,它告诉人们:见到美女,不能像太守那样动辄产生据为己有的想法。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汉朝王室是不太讲贞操的。但是,从诗歌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民间女子是凡事讲原则、洁身自好,很有贞操观念的。汉朝女人,对于爱情、婚姻,都有着美好的梦想,她们都怀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一旦对方变心,爱上别的女人或有意纳妾,她们会毅然决然提出分手,决不留恋;《陌上桑》描写好色太守看到美貌的采桑女秦罗敷,顿时起了纳为己妾的念头,派手下上前说合。结果被罗敷狠狠地奚落了一番,断然拒绝。罗敷奚落太守,主要内容是炫耀自己的丈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段大意是;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麼来辨识我的丈夫,那骑著白马有黑马跟随的。马尾上系著青丝绳,马头上罩著黄金络。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在公所中迈著方步,在府衙裏慢慢走踱。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才貌出众。
这样炫耀的描写是为了震慑好色太守,诗中采用了夸张、虚构成分。夸张、虚构,当然按照当时人们公认的理想标准模式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诗句看出汉朝女人品性中纯洁、坚贞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