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非遗麻阳花灯(12):解读花灯音乐

(2010-12-25 20:36:21)
标签:

麻阳

花灯

综合艺术

形成过程

解读

文化

分类: 湖南非遗-麻阳花灯

解读花灯音乐

 

花灯音乐是一种古朴、诙谐、抒情、优美的艺术,流传于湘西南麻阳每个苗寨,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从外域传入麻阳,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江南小调的柔美,与麻阳盘瓠文化的粗犷、神秘等相交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苗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

花灯音乐,从唱词内容上分为抒情型曲目抒、事型曲目、抒情、叙事交融型曲目三大类,抒情型曲目如《采茶》、《采花》、《观花》、《观灯》、《送寿》等。内容大多为歌颂大自然、歌颂爱情、祝福吉祥平安、祈祷人寿年丰等。抒事型的曲目如《香莲闯宫》、《山伯访友》、《三娘自叹》、《玉堂春》、《双拜月》等。演员大多是以第三人称向观众叙述一个故事,或者是其中的一个片断。一般将抒情型曲目称为花灯歌舞,抒事型曲目称之为花灯演唱。抒情、叙事交融型曲目,即花灯戏,主要形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代表性曲目有创作剧目《喜迎亲》、《贴画》、《战地黄花》、《湘山民兵》、《浮石魂》等,移植剧目《沙家浜》、《孟姜女》、《玉堂春》、《打渔杀家》、《红灯记》等,集花灯歌舞、花灯演唱于一体,讲述历史、现实故事,揭示社会实质。

花灯音乐按曲调来源不同分为灯调和杂调两大类。(一)灯调:是指摆花灯和跳花灯所演唱的曲调,按调性主要有徵调式和羽调式两种。徵调式曲目繁多。如:[玉堂春调]、[玉美人调]、[云南调]、[哭五更调]、[探亲调]等。四句结构,也有三句或多句变化体。曲调结构严整,可塑性大,即能抒情又能叙事。节奏多为二拍和四拍,也有散拍,包含板式变化因素,易于连接。羽调式曲调如:[观花调]、[采茶调]、[叹五更调]、[宛平县调]等。结构多为二、四句式,或加衬词衬腔的多句式。衬词衬腔不仅能增添风趣幽默的戏剧效果,也可表现出悲情、伤感的情绪。它的旋法多为级进和小三度跳进等,曲调一类为表现活泼跳跃的歌舞型;另一类表现委婉优扬的抒情型。(二)杂调:是从其他民间艺术品种吸收的曲调。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适应某些特殊场合的需要。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山歌调。是流行于湘西地域的山歌,曲调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较自由,二拍子和四拍子,常有三拍子。演唱时声音高亢嘹亮。2、傩愿调。是吸收傩戏的基本曲调加以创编的唱腔,曲调激烈高昂、粗犷泼辣、朗诵性较强,适于表现呼天号地撕肝裂胆的悲愤情感。3、苗歌和侗歌调。是根据特殊剧目的需要吸收民族民歌。其旋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点缀特定环境收到良好的效果。

花灯音乐按曲谱分:1、单人套子。内容多为少女闺怨、思春,男子郁闷、抒怀等,由“灯姑娘”或“癞花子”单舞单唱,代表曲目有《香莲闯宫》、《三娘自叹》、《尼姑思春》、《姊妹观灯》、《玉美人》等。2、双人套子。内容多为调侃、抒情、劝告、送福等,由“灯姑娘”、“癞花子”一旦一丑双舞联唱,或双旦舞唱,代表曲牌有《四季观花》、《打金钗》、《唱四季》、《干妈拜年》、《卖花》、《送报》、《娘教女》、《婆教媳》等。3、多曲牌联套。内容为叙说人物故事,反映历史、生活事件等。代表曲目有《喜迎亲》、《沙家浜》等花灯戏,剧中根据戏剧表演内容需要,套用或创新固定花灯曲牌调子,形成多个曲牌联用的格式,表演戏剧化,人物角色更为丰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