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秘密花园 |
『夏日香气』校长下跪劝学该不该
执笔/王子
5月21日,怀化芷江杨公庙学校,副校长沈宏木看着学生们认真地做着广播体操,脸上浮现出笑容,“那次以后,学生懂事多了”。沈宏木所说的“那次”,是指 5月2日学校发生的“校长下跪”事件。那天,也是课间操时间,校长杨文军突然跪倒在全校700多名学生面前,流着泪劝学生们要好好读书。
校长在全校同学面前下跪劝学,这一举动在中国教育界可谓首创,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焦点更多的不是校长下跪劝学是否有效,而是一校之长该不该下跪劝学。
在此不禁要问,校长到底遇到怎样的困境,非得给学生下跪劝学不可呢?据相关报道,该校学生小兰(化名)猜测,可能与前段时间进行的怀化初三学生仿真考试有关,那次考试,杨公庙的学生考得不理想,再加上有些学生不听话、无心学习,惹得校长生气。而来自杨文军的说法,下跪并不是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差,而是在尝试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如果说下跪劝学是一种新颖的教育尝试成立,那么是不是说学校的教育措施已经黔驴技穷,只剩下下跪了?难道不知道一校之长下跪劝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吗?校长都下跪劝学了,要是以后学生又不想好好读书了,是不是跟着教师也要下跪了?显然说下跪劝学是一种教育的尝试是不合理的,倒更像是为下跪寻找的看似伟大的说辞。
笔者是不支持校长下跪劝学的,理由如下:
从效益上看,我们知道最好的最有效的教育是知识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而自主求学。对于校长下跪劝学,是一种畸形的言传身教,不是知识方面,而更像是绝境之下的无奈之举。虽然说下跪之后,学生懂事多了,比以前更努力学习了,但明显这是短期的貌似好转的表象,治标不治本的举动是不可能长久见效的。学生更懂事了,只是一时的感动,如果没有真正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教学方式,学生感觉累的时候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另外这种下跪劝学的举动并没有在全校范围内调动所有学生努力读书,还有一部分学生只当校长的举动搞笑而已。
从校内影响看,作为一校之长都能给学生下跪,要是再尝试一次,是不是所有教师也都要跟着下跪劝学了?校长是学生的长辈,长辈给晚辈下跪,有悖伦理。校长是一个学校的代言人,一个学校的形象,有着特有的尊严和威望,如此轻易下跪劝学有损校长的声誉,还会歪曲学生的价值观。如果学生以后不想学习了,就可以随便要求长辈或者校长下跪吗?显然不行。一时感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成为笑柄。
从社会影响上看,应试教育的弊端一直伤害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所以我们提倡教育方式的新尝试。但是什么样新颖的教育方式值得提倡?是有界定的。新颖的教育方式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思想状况、学习动向等,用科学可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唤醒学生求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好是因材施教。如此说来,校长下跪劝学并不在可以尝试的新教育方式之内,是不值得尝试的。再者,如果下跪劝学被其他学校所效仿,那势必会降低教师的神圣职业,在学生心中,教师将不再具有威严,不值得尊敬的,势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从古今中外来看,从古至今,参考国外,只有求学者寒门立雪,而无师者下跪劝学。西方的教育氛围虽然更加自由化自主化,但学生尊敬教师并没有被忽视。古时没有夫子违背伦理劝学,西方也没有无视师尊劝学,故此下跪劝学不应该作为一种所谓的教育方式来尝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