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可保村站--53公里
途经站点:可保村-53公里(看守点)
PS:单独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一列上行货列正线通过百年老站——可保村车站。岁月如梭,百年间不知有多少趟列车从这里经过。
可保村站20世纪90年代建的第二代站房,然而2010年10月撤站以后它也被废弃了,成为空楼一座。

20世纪初法国营运时期的可保村站,两层楼的小站房,为1910年通车时的第一批标准站房式样。

可保村站的法式站房20世纪80年代的照片,当时真不该把它给拆了。

可保村站站牌。其实在可保村至宜良区段还有两个车站,这在后续篇张中有介绍。
第二代站房的候车室大门,米轨客运时代一去不复返。

下行货列进入可保村站。

晨雾中,一台孤零零的DF21单机驶过撤销后的可保村站,站牌上的字也被刷白了。

可保村站成为了熟悉它的人们心中一个永恒的记忆。

两列在站中交会的货车,最后的记录。

可保村站中剩下的唯一一座法式平房,位于车站的河口端咽喉旁。这种平房目前在昆河线上的很多车站都有保留,是当年站上的配套建筑之一。可保村的这座于2011年7月被宜良县保护了起来。

可保村站隔村背后就是南昆线的永丰营站,两站直线距离300多米。这里可以乘坐南昆线上的7451/2次往返于昆明。

可保村站河口端紧接着可保村道口。可保村地处宜良县匡远镇与汤池镇之间,石安公路必经之地,这里在米轨客运时期是非常热闹的,现在除了赶街(读:gai音)天平时都很冷清。
从宜良向可保村站驶来的上行货列,即将进站。

可保村下去线路就渐渐进入了汤池河河谷中,一开始有一小块平缓的山间坝子,美丽富饶,交通便利。

昆河线跨越汤池河的11号三孔石拱桥,每孔10米拱跨,是滇越铁路全线上至今原貌保存得最完好的法国石拱桥之一。

汤池河是南盘江的支流,在宜良县的江头村南面汇入南盘江。

11号桥旁边的远处山丘下,是一座南昆线的混凝土梁桥,古今两桥再次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汤池河桥刚建成时法国人拍的照片。那时的自然环境真是野性十足,不旦人烟稀少,而且河水清澈无比。

从南昆线上看汤池河和坝子,一台下行的DFH21单机通过11号桥。

坚固耐用的百年老桥,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豆腐渣工程怎能和它相比,当代狗官、奸商搞工程的态度真是连百年前的殖民者都不如。

再往前还有一座跨越小沟的12号双孔石拱桥,这座桥要小一些,它右边的拱圈下加了混凝土支护。

线路慢慢地进入山区,一路地下坡,S形的线路开始多了起来。

一列下行货列即将进入山区。

在汤池河河谷最狭窄的峡谷入口处——华新寨,昆河线K53+000处,和南昆线的汤池河2号桥又来了一次立交。前面不远就是昆河线的第一个防洪看守点。

从高处俯看昆河线和南昆线在华新寨的立交点,南昆线的南宁端从这里进入隧道。

从南昆线的汤池河2号桥上看昆河线的昆明端。

从南昆线的汤池河2号桥上看昆河线的河口端。可以看到远处石安公路和汤池河离铁路也变得更近了,这说明到峡谷口了。

南昆线的线路比起米轨来更直,穿山而过。汤池河2号桥的南宁端紧接着华新寨隧道,这是一座直线隧道,长900多米,昆明端是一段棚洞式洞门。

从附近山上看华新寨一段的南昆线,石安公路在其下面。
俯看华新寨一带的地形,昆河线在左,南昆线在右,并跨过汤池河在隧道口下方与米轨立交。汤池河、石安公路在坝子里是被夹在米轨与准轨之间的。
昆河线继续往前,山势也变得越来越陡,为了防止塌方和滑坡,沿途修筑有很多从法国营运时代到现在各个时期的支护、挡墙等防护工程。
线路进入到汤池河峡谷中,悬崖林立。远处已能看到昆河线的第2号隧道了。

昆河线的第一个防洪看守点——53公里看守点,它就在2号隧道昆明端的悬崖下。看守点的作用是对落石、水害等高危地段进行24小时的有人值守,以便能提前预警灾情。53公里看守点是昆河线上条件最好的一个看守点,砖房、通电、交通便利,这是很多以下路段地处深山中的看守点所不能比的。

一列沿着峡谷边缘驶来的上行货列,汤池河就在路基下方。

昆河线2号隧道昆明端的洞口,是一座没有衬砌的“原生态”式洞门。该隧道的法国编号是第153号。

从2号隧道昆明端洞口回望线路,米轨将从这里告别短暂的平缓,进入到险峻的峡谷中。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