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联系生活,强化操作,提高教学效率

(2022-08-17 10:37:40)
分类: 他山之石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注重探究操作,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先让全班同学利用星期天到百货超市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并将这些物品的价格抄录下来。通过记录商品的标价来认识小数及小数点,通过读、写商品的标价来学会读,写小数。这样,老师未教,学生已在体验生活中自己探究、摸索懂得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他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学习“面积计算”时,先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面积,然后求出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最后检验一下是否正确的。经过这样让学生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早已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样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二、加强感知性操作,训练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还是采用直观的方法,这样有许多稍微复杂的问题小学生都感到很困难,有时即使一眼能看出解题要用的知识,但找不到问题症结所在,无法正确解答问题。他们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从这一规律出发,充分地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   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几岁了?你有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重多少……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

   又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二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我从比高矮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宽、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

   三、挖掘实践性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我们应当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感受数学的意义,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如:学习“时、分、秒”后,为了让学生真正建立“1分钟”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家庭作业:用一分钟的时间,你能做完哪些事,请动手操作并记录下来。学生的作业反馈是:我一分钟能画出一架飞机;我一分钟能做完2件家务事;我一分钟能跳96下绳;我一分钟能做10个仰卧起坐。……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既能解决数学问题,又能渐渐地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又如,当学生学过“统计”,这些知识后,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这些内容在生活中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请你提出一个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并用刚刚学过的统计知识来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仿照教材中的例子来联想到自己生活的一些问题,如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晴、阴、雨)、全班同学家中电器的拥有情况(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而且大家在合作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有什么太大的困难,这样的问题就比较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数学化。实践出真知”是人类长期以来的科学总结。数学教学不能光凭书本,而是要和实践与生活紧密联系。

   总之,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才会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