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徽州
(2010-03-21 16:58:49)
标签:
古民居徽派牛形西递胡适徽州杂谈 |
分类: 天下杂谈 |
这些建筑多半依山傍水,远看如水墨画,去的日子正巧天上飘着小雨,村子里游客稀少,踏着明亮可鉴的青石板小路,穿行于悠长的小巷,竟有时光倒流的错觉。在这里随便你走进哪一家大门,你都会惊诧于那随处可见的“徽州三绝”即石雕、木雕、砖雕,层层递进的建筑布局,清新的彩画,富有寓意的家具与厅堂的摆设,一股浓重的徽派文化气息将你紧紧包围。如今,房屋的主人早已不知所踪,庭院深深,却似乎还在静静诉说着飘远的陈年旧事。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像极了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整个村落状如牛形: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作牛肚,引泉为牛肠,从而开创了建筑领域里“仿生学”的探索。
西递藏身于幽深的山野里,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街巷两旁的古建筑历经岁月流逝依然淡雅朴素,错落有致。村内现存明、清古民居100多幢,如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其中又以建于康熙年间的“履福堂”最具代表性,厅堂上题有“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的对联,可谓尽显“儒商”本色。
当年,郁达夫有感于徽州的风采,写下了《屯溪夜泊》一诗:“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徽州有着太多的故事与传奇,从这里走出了戴震、陶行知、胡适,在他们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了徽州一脉相承的品质,这样的一脉相承,与其说是一种文化不如说是一种精神。
暮年的胡适身在台湾却乡愁日深,他写了一首小诗,,叫《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诗后来被谱了曲,成了风靡一时的民谣《兰花草》。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在岁月的苍茫中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而徽州的魅力就在于经历这些人这些事后,风采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