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附近温泉的成因

(2020-03-22 21:10:00)
标签:

教育

重庆附近温泉的成因

(自然资源部 钱学溥 88岁)

 

1.重庆附近有10多处温泉,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重庆市南郊的南温泉和位于北培的北温泉。

2.重庆附近有几条箱状背斜,长江、嘉陵江等江河横切这些背斜,其中三叠系嘉陵江统角砾状石灰岩层,往往有温泉出露。这10多处温泉,温度都在41 度上下,都是矿化度在2g/L左右饱和的硫酸钙水(石膏水),流量都在2050 L/s左右。

3.1957年,本人根据盆地中部,勘查石油的深钻,在与三叠系嘉陵江统相当角砾岩层的层位,打到了厚层的硬石膏,于是提出这些温泉成因的“石膏岩溶说”(“重庆附近温泉的成因”,1958年地质部水文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论文集》)。这一学说被广大的水文地质人员所接受。

4.在这些温泉的补给来源方面,有3种学说:

a)    四川盆地深循环说——这种学说认为,四川盆地周边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岩溶水,是这些温泉的补给水源。但四川盆地深部,与三叠系嘉陵江统角砾状石灰岩对应的是,厚层的硬石膏隔水层,这个学说难以成立。

b)    相邻背斜岩溶水补给说——这种学说认为,相邻背斜岩溶水水位较高,通过背斜之间的向斜,补给了相邻背斜的温泉。但在地形比较高的背斜轴部,也出露有温泉,令这种学说难以解释。

c)    岩溶水热对流深循环说——根据远离河流,在地形比较高的背斜轴部,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中,也出露有温泉。本人认为,在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岩溶水循环到地下一千米左右的深度,溶解了石膏,形成了饱和的硫酸钙水(石膏水)。岩溶水循环到地下一千米左右的深度,水温增加到41度 上下。温度较高的地下水比重较小,在热对流和水位差的作用下,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温泉。

d)    北京的小汤山温泉,它的补给源就是北部山区元古界震旦系硅质灰岩岩溶水,通过断陷盆地深部,沿着震旦系含水层,循环上升形成了温泉。

福州市温泉,则是花岗岩地热梯度较高,降水渗入地下深处,加热后,在热对流及水位差的作用下,涌出地表形成的温泉。重庆附近的温泉,它的地下水循环的方式,推测与福州市温泉有相似之处。

 

 

重庆附近温泉的成因
                                                          照片1   重庆市北温泉



重庆附近温泉的成因
                                                      照片2   重庆市北温泉游泳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