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点关于关系成长课程的随感,和大家分享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
关于情绪
如我在每期课程中所谈到的,情绪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同时,它也仅仅是一扇通往心灵的窗口,不代表心灵的全部。
而爱,就是我们愿意通过人的情绪来深入了解他的内心需求:从他的开心状态来看他要什么,从他的不开心状态来看他不想要什么,再深入进入去了解他想要什么!然后做最大可能的努力去满足到彼此的需要。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情绪只是一个通道,让人们可以展示他们的需要。但情绪并不是需求本身。所以,如果认为只要对方没有脾气了,双方似乎就没事了,这种仅仅关注于对方情绪的变化是不够的,我们会无意识当中把弱化他人的情绪作为一个目的,同时也就无意当中堵住了对方有不满的不同需要的声音!
比如我们用撒娇、或者隐藏的强势来控制对方发不出脾气,然后我们就以为这个事情过去了。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久了,对方的问题如果一直没有真实得到解决,对方可能感觉到一种被压制和操控,从而失去对我们的信任!
因此所有爱的技巧并不是为了控制和压制,沟通也并不仅仅是弱化情绪,而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声音更好地呈现出来,适当的时候甚至是要让对方的情绪安全地出来!
让每个人都能够更好地被了解和理解,让我们感觉在这个世界不是孤单和无助的。
所以,一定要记得最关键的是:并不是看不到对方的情绪了,我们就不用去了解他了!真正的聆听,是要透过对方的种种情绪去了解他下面内在的需要!即便是弱化情绪也是为了让我们在不那么激烈的情绪状况和冲突下,可以有更多的勇气面对冲突,去交流、了解彼此的深层需求。
二、关于对周边他人行为的不认同
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些自己的认知和他人做分享,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尊重每个人不同的成长背景
开始,允许每个人有自己各自不同的人生使命和价值观差异,也就意味着对方的当下可能对自己有不接受的
部分!
在百花齐放的年代,争论不是为了东风压倒西风,而是为了博取众长。当自己的意见没有被他人接受的
时候,要么在实践中从自己开始,让自己的价值体系更加成熟,从而用实际效果来影响和带动他人;要
么,去花点时间了解他人背景中有价值的部分,同步兼容成长。
同时,要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信任,那就是只要是真诚地带着爱心和祝福去做的,只要是尽了自己当下
的努力去做的,就一定会发生一些效果,至于这些效果会发生在哪些时候,从哪方面有所展现,以什么方式
能有呈现,也许并不是完全由我们预期的。但要相信,只要是爱的种子,总是会生根发芽。而我们当下要做
的,就是继续我们的步伐,继续尽当下的力量,带着爱心和祝福,继续做下去!
三、关于成长和传承
每个人和每种方式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每种历史背景文化都有它的意义所在。在发展之前要有一个传承
的基础,否则我们所有的成长都是从头开始,
牛顿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是很多过往的科学理论依据,因为有了它们的巨大,我
们可以有机会越超自己的身高;同时也因为他们的有限,我们可以有机会站得比他们更高!
所有过往所有经验可能的失败,并不代表它们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只能代表它们是有局限的,我们同
时要看到他们的意义,在尊重和感谢的态度下传承;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局限,允许自己的超越和发展!
因此,亲子教育也是一样,在现在众多关于指责父母教育孩子方式错误的说法中,我想说,让我们努力
去呈现父母过往教育子女的有限、并讨论发展更好培育孩子方式的同时,也请对他们的努力给与肯定!因为
父母也曾经是小孩,他们也曾经以他们过往有限的认知中做了最大的努力!
对于过去,所谓“不知者不为过”;而对于未来,我们则要更加努力让自己的有限慢慢朝向无限的清
明。父母可以尝试着对自己说:“在我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或更大的能力之前,我允许自己的有限,允
许自己暂时选择这个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我保留学习更多可能性的未来,在未来我可以做得更
好!”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不得以强制孩子用某种我们的经验来实施行为的时候,对他们说“对于这个问题的
解决,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我们尊重你!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那就先用爸爸和妈妈的
方法!同时我们也祝福你将来找到更好的、更适合你的方法!那时,你可以和我们有所不同!”
如此,我们既尊重了过去的经验,又不会让我们和孩子的未来受过去经验的限制。
解决问题要尽量减少制造新的问题。这样的目的,也能同时减少因为学习新的内容而导致对过去认知的
自责、无助,以及对自身新的变化不适应的焦虑的产生。
允许当下力所能及的有限,同时对未来各种可能的不做设限!这可以让我们更加坦然、充满信心和希望
地面对生活中的考题以及我们和孩子共同的过去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