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爱与尊重

(2009-12-31 13:54:44)
标签:

尊重

心理

投射

杂谈

分类: 自我成长

    什么是爱与尊重

    当我们说我们很爱一个人,包括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老师等。往往都把爱表现为强烈的愿望,这个愿望在自己内心里有一份期待:期待他为人亲切善良、处事大方得体、能力超强、谈吐幽默、思维活跃、外表气质脱俗、再加上一条富有或说将会富有。综合这些来看,我们把所爱与尊重的人当成神来顶礼膜拜,我们不容许所“爱与尊重”的人有任何的缺点与瑕疵,把自己内心的渴望化为一种禁锢,禁锢在了自己和所爱的人身上。

    也许会问为什么被爱与尊重的人要承受所爱的人的这一些要求,回答因为我爱并尊重你,我做不好,做不到,所以我想并期待和培养你做到,并保持做到,如果可以,我想这个期待是永远。

    心理学上有个投射反应,自己内心的谦卑与不确定还有不能控制感,折射出来也许是自卑、责骂、毒打、哭泣、猜忌、懦弱、无能与胆小等,但所有的这些当中都包含了一种渴望,控制感的渴望,自己不能控制的,希望通过别人来控制住,无形之中把自已要成长和承担的责任丢给了别人。以为守住了,永恒了,岂知这才是一切不能担当的开始。因为不让或不敢自己担当再加上别人的纵容与默许或承接,就更认为理所当然的是这样。

    在中心督导的时候,谢老师和我们讲,症状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人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真正不能承受的是什么,是因为对这些期待的落差而随意抓了一个工具或说症状来掩示自己,症状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雨伞。如同生病了,病是身体的保护品,是防御机制,提醒自己要注意了,或提醒他人自己有点受不住了,需要调整。只是当人把这个自然的防御变成一个依赖,于是就形成了症状。

    爱与尊重,是个永恒的话题,是因为它神圣的光环让我们觉得不可以企及,哪想过原来不苟求,朴实与自然,还原事物的本来状态就是它的呈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