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无枷锁_钟谷兰
心无枷锁_钟谷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43
  • 关注人气:3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精神边界

(2011-01-13 23:57:14)
标签:

精神边界

控制

侵犯

健康

注:这段文章是在立品图书的“生命花园电子报”上看到的,感觉摘要结束得有点突兀,但是关于“精神边界”是一个很好的提法,最近对此正有很多的感触。所以放上来与大家分享。

 

 

选自《不要用爱控制我》【美】帕萃丝·埃文斯/著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如果我问“你是谁?”当你向我描述你自己时,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我喜欢这种样子,不喜欢那种
我会这么做……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是这么想的……”等等。
在你描述自己的过程中,你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内在本性,包括你的思想、理念、感受、动机、价值观、能力、潜力、好恶等等。而通过这种方式,你正尝试着随意地给自我下一个定义。

自我定义过程中,你创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边界
    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观点,你将更加了解自己。
    只有当你尝过巧克力核桃冰淇淋之后,你才会知道它是不是比香草冰淇淋更适合你的口味。
     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也一直在改变,你需要对这种认识不断地进行修正与调整。你可以想想自己的经历、价值观、行为、思想、目的等等。
     你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认识:“我过去很害羞,但现在已经不再害羞了。”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你的自我感觉在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十岁的时候我是个钢琴家。现在我20岁了,我不但是个钢琴家,还是个作曲家。”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逐步塑造着自己,因为我们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但有的人却对自己内在本性的某个方面感到惊异。
     一个艺术家第一次接触艺术的时候会明白“这就是我想做的”;一个演员头一回登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的归宿”;一个学者看到某一课题会知道“这就是我要研究的”。世界著名的神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说,当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神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都处于失控状态的人来说,自我认识都很差。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是一个细胞。现在我是一个人了。”“以前我不识字,现在我会写作。”
     在每个年龄段,你都能发现新的潜力与爱好。那些个性开放,又能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在生活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身体长成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还在不断延续。如果他们接受这样的心理成长,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充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着自己,同时你也创造出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这个看不见的因素就是精神边界。

精神边界是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分界线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
     所谓的精神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我们给这种无形的界限起了个精神边界的名称,只是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具象一些。
     这本书对你了解你的精神边界非常有帮助,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企图控制你的人侵犯的正是这条边界。
     正如你的身体边界决定了你的外表一样,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
    你掌管着通过这条边界的一切,你就像一个“看门人”。当你接受或拒绝信息(事件或是经历)的时候,就像在签发或拒签许可证,打开或关上了经过边界的门。

身体边界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样,你体内的细胞是你生理世界的看门人,它们以特殊的方式保护着你,自动地吸收或排斥不同的物质。
     有意思的是,你的身体也似乎在你体形之外延伸出了一个无形的边界。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映了这种奇特的边界。
     我和你从不相识,当你我同时走进一间没有第三人的电梯里时,如果我靠近电梯的一侧站着,你肯定靠着电梯的另一侧站着。
     如果我靠近你,你会往后退,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边界。即使我并没有接触到你的身体,你也会觉得我想侵犯你的个人空间。如果我不小心撞到了你,我还应该向你道歉。
     但是,如果我和一个两岁的孩子待在同一间电梯里面,那么我不但会站在她身边,而且还要抓着她的手。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开放的,接受所有善意的呵护。
     当看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外部特征,驻足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如殴打、性侵害等,就是侵犯了身体边界。一般人都非常清楚别人的身体边界,尽量不去侵犯它。而不注意这么做的人,则常常碰钉子。
     那么,与对身体的攻击一样,对精神的侵犯也是有害的。这些攻击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对方。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最近才开始关注对精神的侵犯。
     一直以来,我们对精神边界关注很少。客观原因是:社会是如此关注外在的世界,以至于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随着原子裂变、微波、新星体的发现,网络交流的出现,我们才明白,还存在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因为很少关注精神边界,人们有可能把别人的本体,与自己的混淆在一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它对所有的关系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精神边界受到打击,就会产生失控行为
     有些事件很突然,以至于我们无法接受,或是只能逐步地接受。突发性事件给我们的精神边界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震动。如果我们遭受的打击超过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经历中摆脱出来,就会感到被压垮或是被生活抛弃。如果有了这样的感觉,就可以判断我们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我和一个老朋友谈起那些失控的人。我的朋友说他有一个久远的记忆:
     在他2岁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和他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钟头,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他说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接着他问:“我一旦失控,所失去的就是这种对自我的感觉吗?”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并且对他这么早就认识自我感到很惊异。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反对他人的行为,都发生在逆向情境中。那些不良事端的肇事者似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中。在他们试图控制别人、做出反对其他人的行为时,他们侵害了对方的精神边界,或是身体边界,或者两者都进行了侵害。
     另外,当他们控制别人时间、空间或其他资源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他人,就好像别人不存在一样。


 

投稿与咨询:mailkwt@126.com    卓越网立品图书专卖店    当当立品图书专卖店    立品图书购书指南

 

选自《不要用爱控制我》【美】帕萃丝·埃文斯/著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如果我问“你是谁?”当你向我描述你自己时,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我喜欢这种样子,不喜欢那种
我会这么做……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是这么想的……”等等。
在你描述自己的过程中,你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内在本性,包括你的思想、理念、感受、动机、价值观、能力、潜力、好恶等等。而通过这种方式,你正尝试着随意地给自我下一个定义。

自我定义过程中,你创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边界
    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观点,你将更加了解自己。
    只有当你尝过巧克力核桃冰淇淋之后,你才会知道它是不是比香草冰淇淋更适合你的口味。
     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也一直在改变,你需要对这种认识不断地进行修正与调整。你可以想想自己的经历、价值观、行为、思想、目的等等。
     你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认识:“我过去很害羞,但现在已经不再害羞了。”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你的自我感觉在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十岁的时候我是个钢琴家。现在我20岁了,我不但是个钢琴家,还是个作曲家。”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逐步塑造着自己,因为我们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但有的人却对自己内在本性的某个方面感到惊异。
     一个艺术家第一次接触艺术的时候会明白“这就是我想做的”;一个演员头一回登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的归宿”;一个学者看到某一课题会知道“这就是我要研究的”。世界著名的神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说,当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神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都处于失控状态的人来说,自我认识都很差。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是一个细胞。现在我是一个人了。”“以前我不识字,现在我会写作。”
     在每个年龄段,你都能发现新的潜力与爱好。那些个性开放,又能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在生活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身体长成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还在不断延续。如果他们接受这样的心理成长,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充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着自己,同时你也创造出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这个看不见的因素就是精神边界。

精神边界是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分界线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
     所谓的精神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我们给这种无形的界限起了个精神边界的名称,只是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具象一些。
     这本书对你了解你的精神边界非常有帮助,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企图控制你的人侵犯的正是这条边界。
     正如你的身体边界决定了你的外表一样,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
    你掌管着通过这条边界的一切,你就像一个“看门人”。当你接受或拒绝信息(事件或是经历)的时候,就像在签发或拒签许可证,打开或关上了经过边界的门。

身体边界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样,你体内的细胞是你生理世界的看门人,它们以特殊的方式保护着你,自动地吸收或排斥不同的物质。
     有意思的是,你的身体也似乎在你体形之外延伸出了一个无形的边界。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映了这种奇特的边界。
     我和你从不相识,当你我同时走进一间没有第三人的电梯里时,如果我靠近电梯的一侧站着,你肯定靠着电梯的另一侧站着。
     如果我靠近你,你会往后退,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边界。即使我并没有接触到你的身体,你也会觉得我想侵犯你的个人空间。如果我不小心撞到了你,我还应该向你道歉。
     但是,如果我和一个两岁的孩子待在同一间电梯里面,那么我不但会站在她身边,而且还要抓着她的手。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开放的,接受所有善意的呵护。
     当看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外部特征,驻足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如殴打、性侵害等,就是侵犯了身体边界。一般人都非常清楚别人的身体边界,尽量不去侵犯它。而不注意这么做的人,则常常碰钉子。
     那么,与对身体的攻击一样,对精神的侵犯也是有害的。这些攻击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对方。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最近才开始关注对精神的侵犯。
     一直以来,我们对精神边界关注很少。客观原因是:社会是如此关注外在的世界,以至于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随着原子裂变、微波、新星体的发现,网络交流的出现,我们才明白,还存在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因为很少关注精神边界,人们有可能把别人的本体,与自己的混淆在一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它对所有的关系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精神边界受到打击,就会产生失控行为
     有些事件很突然,以至于我们无法接受,或是只能逐步地接受。突发性事件给我们的精神边界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震动。如果我们遭受的打击超过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经历中摆脱出来,就会感到被压垮或是被生活抛弃。如果有了这样的感觉,就可以判断我们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我和一个老朋友谈起那些失控的人。我的朋友说他有一个久远的记忆:
     在他2岁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和他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钟头,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他说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接着他问:“我一旦失控,所失去的就是这种对自我的感觉吗?”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并且对他这么早就认识自我感到很惊异。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反对他人的行为,都发生在逆向情境中。那些不良事端的肇事者似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中。在他们试图控制别人、做出反对其他人的行为时,他们侵害了对方的精神边界,或是身体边界,或者两者都进行了侵害。
     另外,当他们控制别人时间、空间或其他资源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他人,就好像别人不存在一样。

 

选自《不要用爱控制我》【美】帕萃丝·埃文斯/著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如果我问“你是谁?”当你向我描述你自己时,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我喜欢这种样子,不喜欢那种
我会这么做……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是这么想的……”等等。
在你描述自己的过程中,你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内在本性,包括你的思想、理念、感受、动机、价值观、能力、潜力、好恶等等。而通过这种方式,你正尝试着随意地给自我下一个定义。

自我定义过程中,你创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边界
    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观点,你将更加了解自己。
    只有当你尝过巧克力核桃冰淇淋之后,你才会知道它是不是比香草冰淇淋更适合你的口味。
     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也一直在改变,你需要对这种认识不断地进行修正与调整。你可以想想自己的经历、价值观、行为、思想、目的等等。
     你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认识:“我过去很害羞,但现在已经不再害羞了。”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你的自我感觉在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十岁的时候我是个钢琴家。现在我20岁了,我不但是个钢琴家,还是个作曲家。”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逐步塑造着自己,因为我们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但有的人却对自己内在本性的某个方面感到惊异。
     一个艺术家第一次接触艺术的时候会明白“这就是我想做的”;一个演员头一回登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的归宿”;一个学者看到某一课题会知道“这就是我要研究的”。世界著名的神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说,当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神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都处于失控状态的人来说,自我认识都很差。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是一个细胞。现在我是一个人了。”“以前我不识字,现在我会写作。”
     在每个年龄段,你都能发现新的潜力与爱好。那些个性开放,又能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在生活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身体长成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还在不断延续。如果他们接受这样的心理成长,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充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着自己,同时你也创造出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这个看不见的因素就是精神边界。

精神边界是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分界线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
     所谓的精神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我们给这种无形的界限起了个精神边界的名称,只是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具象一些。
     这本书对你了解你的精神边界非常有帮助,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企图控制你的人侵犯的正是这条边界。
     正如你的身体边界决定了你的外表一样,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
    你掌管着通过这条边界的一切,你就像一个“看门人”。当你接受或拒绝信息(事件或是经历)的时候,就像在签发或拒签许可证,打开或关上了经过边界的门。

身体边界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样,你体内的细胞是你生理世界的看门人,它们以特殊的方式保护着你,自动地吸收或排斥不同的物质。
     有意思的是,你的身体也似乎在你体形之外延伸出了一个无形的边界。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映了这种奇特的边界。
     我和你从不相识,当你我同时走进一间没有第三人的电梯里时,如果我靠近电梯的一侧站着,你肯定靠着电梯的另一侧站着。
     如果我靠近你,你会往后退,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边界。即使我并没有接触到你的身体,你也会觉得我想侵犯你的个人空间。如果我不小心撞到了你,我还应该向你道歉。
     但是,如果我和一个两岁的孩子待在同一间电梯里面,那么我不但会站在她身边,而且还要抓着她的手。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开放的,接受所有善意的呵护。
     当看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外部特征,驻足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如殴打、性侵害等,就是侵犯了身体边界。一般人都非常清楚别人的身体边界,尽量不去侵犯它。而不注意这么做的人,则常常碰钉子。
     那么,与对身体的攻击一样,对精神的侵犯也是有害的。这些攻击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对方。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最近才开始关注对精神的侵犯。
     一直以来,我们对精神边界关注很少。客观原因是:社会是如此关注外在的世界,以至于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随着原子裂变、微波、新星体的发现,网络交流的出现,我们才明白,还存在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因为很少关注精神边界,人们有可能把别人的本体,与自己的混淆在一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它对所有的关系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精神边界受到打击,就会产生失控行为
     有些事件很突然,以至于我们无法接受,或是只能逐步地接受。突发性事件给我们的精神边界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震动。如果我们遭受的打击超过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经历中摆脱出来,就会感到被压垮或是被生活抛弃。如果有了这样的感觉,就可以判断我们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我和一个老朋友谈起那些失控的人。我的朋友说他有一个久远的记忆:
     在他2岁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和他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钟头,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他说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接着他问:“我一旦失控,所失去的就是这种对自我的感觉吗?”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并且对他这么早就认识自我感到很惊异。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反对他人的行为,都发生在逆向情境中。那些不良事端的肇事者似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中。在他们试图控制别人、做出反对其他人的行为时,他们侵害了对方的精神边界,或是身体边界,或者两者都进行了侵害。
     另外,当他们控制别人时间、空间或其他资源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他人,就好像别人不存在一样。

投稿与咨询:mailkwt@126.com    卓越网立品图书专卖店    当当立品图书专卖店    立品图书购书指南

 

 

选自《不要用爱控制我》【美】帕萃丝·埃文斯/著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如果我问“你是谁?”当你向我描述你自己时,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我喜欢这种样子,不喜欢那种
我会这么做……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是这么想的……”等等。
在你描述自己的过程中,你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内在本性,包括你的思想、理念、感受、动机、价值观、能力、潜力、好恶等等。而通过这种方式,你正尝试着随意地给自我下一个定义。

自我定义过程中,你创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边界
    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观点,你将更加了解自己。
    只有当你尝过巧克力核桃冰淇淋之后,你才会知道它是不是比香草冰淇淋更适合你的口味。
     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也一直在改变,你需要对这种认识不断地进行修正与调整。你可以想想自己的经历、价值观、行为、思想、目的等等。
     你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认识:“我过去很害羞,但现在已经不再害羞了。”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你的自我感觉在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十岁的时候我是个钢琴家。现在我20岁了,我不但是个钢琴家,还是个作曲家。”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逐步塑造着自己,因为我们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但有的人却对自己内在本性的某个方面感到惊异。
     一个艺术家第一次接触艺术的时候会明白“这就是我想做的”;一个演员头一回登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的归宿”;一个学者看到某一课题会知道“这就是我要研究的”。世界著名的神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说,当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神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都处于失控状态的人来说,自我认识都很差。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是一个细胞。现在我是一个人了。”“以前我不识字,现在我会写作。”
     在每个年龄段,你都能发现新的潜力与爱好。那些个性开放,又能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在生活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身体长成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还在不断延续。如果他们接受这样的心理成长,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充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着自己,同时你也创造出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这个看不见的因素就是精神边界。

精神边界是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分界线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
     所谓的精神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我们给这种无形的界限起了个精神边界的名称,只是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具象一些。
     这本书对你了解你的精神边界非常有帮助,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企图控制你的人侵犯的正是这条边界。
     正如你的身体边界决定了你的外表一样,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
    你掌管着通过这条边界的一切,你就像一个“看门人”。当你接受或拒绝信息(事件或是经历)的时候,就像在签发或拒签许可证,打开或关上了经过边界的门。

身体边界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样,你体内的细胞是你生理世界的看门人,它们以特殊的方式保护着你,自动地吸收或排斥不同的物质。
     有意思的是,你的身体也似乎在你体形之外延伸出了一个无形的边界。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映了这种奇特的边界。
     我和你从不相识,当你我同时走进一间没有第三人的电梯里时,如果我靠近电梯的一侧站着,你肯定靠着电梯的另一侧站着。
     如果我靠近你,你会往后退,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边界。即使我并没有接触到你的身体,你也会觉得我想侵犯你的个人空间。如果我不小心撞到了你,我还应该向你道歉。
     但是,如果我和一个两岁的孩子待在同一间电梯里面,那么我不但会站在她身边,而且还要抓着她的手。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开放的,接受所有善意的呵护。
     当看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外部特征,驻足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如殴打、性侵害等,就是侵犯了身体边界。一般人都非常清楚别人的身体边界,尽量不去侵犯它。而不注意这么做的人,则常常碰钉子。
     那么,与对身体的攻击一样,对精神的侵犯也是有害的。这些攻击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对方。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最近才开始关注对精神的侵犯。
     一直以来,我们对精神边界关注很少。客观原因是:社会是如此关注外在的世界,以至于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随着原子裂变、微波、新星体的发现,网络交流的出现,我们才明白,还存在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因为很少关注精神边界,人们有可能把别人的本体,与自己的混淆在一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它对所有的关系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精神边界受到打击,就会产生失控行为
     有些事件很突然,以至于我们无法接受,或是只能逐步地接受。突发性事件给我们的精神边界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震动。如果我们遭受的打击超过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经历中摆脱出来,就会感到被压垮或是被生活抛弃。如果有了这样的感觉,就可以判断我们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我和一个老朋友谈起那些失控的人。我的朋友说他有一个久远的记忆:
     在他2岁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和他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钟头,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他说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接着他问:“我一旦失控,所失去的就是这种对自我的感觉吗?”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并且对他这么早就认识自我感到很惊异。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反对他人的行为,都发生在逆向情境中。那些不良事端的肇事者似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中。在他们试图控制别人、做出反对其他人的行为时,他们侵害了对方的精神边界,或是身体边界,或者两者都进行了侵害。
     另外,当他们控制别人时间、空间或其他资源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他人,就好像别人不存在一样。

选自《不要用爱控制我》【美】帕萃丝·埃文斯/著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如果我问“你是谁?”当你向我描述你自己时,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我喜欢这种样子,不喜欢那种
我会这么做……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是这么想的……”等等。
在你描述自己的过程中,你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内在本性,包括你的思想、理念、感受、动机、价值观、能力、潜力、好恶等等。而通过这种方式,你正尝试着随意地给自我下一个定义。

自我定义过程中,你创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边界
    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观点,你将更加了解自己。
    只有当你尝过巧克力核桃冰淇淋之后,你才会知道它是不是比香草冰淇淋更适合你的口味。
     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也一直在改变,你需要对这种认识不断地进行修正与调整。你可以想想自己的经历、价值观、行为、思想、目的等等。
     你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认识:“我过去很害羞,但现在已经不再害羞了。”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你的自我感觉在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十岁的时候我是个钢琴家。现在我20岁了,我不但是个钢琴家,还是个作曲家。”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逐步塑造着自己,因为我们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但有的人却对自己内在本性的某个方面感到惊异。
     一个艺术家第一次接触艺术的时候会明白“这就是我想做的”;一个演员头一回登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的归宿”;一个学者看到某一课题会知道“这就是我要研究的”。世界著名的神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说,当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神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都处于失控状态的人来说,自我认识都很差。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是一个细胞。现在我是一个人了。”“以前我不识字,现在我会写作。”
     在每个年龄段,你都能发现新的潜力与爱好。那些个性开放,又能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在生活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身体长成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还在不断延续。如果他们接受这样的心理成长,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充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着自己,同时你也创造出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这个看不见的因素就是精神边界。

精神边界是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分界线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
     所谓的精神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我们给这种无形的界限起了个精神边界的名称,只是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具象一些。
     这本书对你了解你的精神边界非常有帮助,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企图控制你的人侵犯的正是这条边界。
     正如你的身体边界决定了你的外表一样,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
    你掌管着通过这条边界的一切,你就像一个“看门人”。当你接受或拒绝信息(事件或是经历)的时候,就像在签发或拒签许可证,打开或关上了经过边界的门。

身体边界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样,你体内的细胞是你生理世界的看门人,它们以特殊的方式保护着你,自动地吸收或排斥不同的物质。
     有意思的是,你的身体也似乎在你体形之外延伸出了一个无形的边界。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映了这种奇特的边界。
     我和你从不相识,当你我同时走进一间没有第三人的电梯里时,如果我靠近电梯的一侧站着,你肯定靠着电梯的另一侧站着。
     如果我靠近你,你会往后退,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边界。即使我并没有接触到你的身体,你也会觉得我想侵犯你的个人空间。如果我不小心撞到了你,我还应该向你道歉。
     但是,如果我和一个两岁的孩子待在同一间电梯里面,那么我不但会站在她身边,而且还要抓着她的手。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开放的,接受所有善意的呵护。
     当看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外部特征,驻足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如殴打、性侵害等,就是侵犯了身体边界。一般人都非常清楚别人的身体边界,尽量不去侵犯它。而不注意这么做的人,则常常碰钉子。
     那么,与对身体的攻击一样,对精神的侵犯也是有害的。这些攻击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对方。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最近才开始关注对精神的侵犯。
     一直以来,我们对精神边界关注很少。客观原因是:社会是如此关注外在的世界,以至于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随着原子裂变、微波、新星体的发现,网络交流的出现,我们才明白,还存在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因为很少关注精神边界,人们有可能把别人的本体,与自己的混淆在一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它对所有的关系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精神边界受到打击,就会产生失控行为
     有些事件很突然,以至于我们无法接受,或是只能逐步地接受。突发性事件给我们的精神边界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震动。如果我们遭受的打击超过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经历中摆脱出来,就会感到被压垮或是被生活抛弃。如果有了这样的感觉,就可以判断我们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我和一个老朋友谈起那些失控的人。我的朋友说他有一个久远的记忆:
     在他2岁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和他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钟头,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他说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接着他问:“我一旦失控,所失去的就是这种对自我的感觉吗?”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并且对他这么早就认识自我感到很惊异。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反对他人的行为,都发生在逆向情境中。那些不良事端的肇事者似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中。在他们试图控制别人、做出反对其他人的行为时,他们侵害了对方的精神边界,或是身体边界,或者两者都进行了侵害。
     另外,当他们控制别人时间、空间或其他资源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他人,就好像别人不存在一样。

选自《不要用爱控制我》【美】帕萃丝·埃文斯/著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如果我问“你是谁?”当你向我描述你自己时,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我喜欢这种样子,不喜欢那种
我会这么做……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是这么想的……”等等。
在你描述自己的过程中,你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内在本性,包括你的思想、理念、感受、动机、价值观、能力、潜力、好恶等等。而通过这种方式,你正尝试着随意地给自我下一个定义。

自我定义过程中,你创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边界
    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观点,你将更加了解自己。
    只有当你尝过巧克力核桃冰淇淋之后,你才会知道它是不是比香草冰淇淋更适合你的口味。
     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也一直在改变,你需要对这种认识不断地进行修正与调整。你可以想想自己的经历、价值观、行为、思想、目的等等。
     你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认识:“我过去很害羞,但现在已经不再害羞了。”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你的自我感觉在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十岁的时候我是个钢琴家。现在我20岁了,我不但是个钢琴家,还是个作曲家。”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逐步塑造着自己,因为我们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但有的人却对自己内在本性的某个方面感到惊异。
     一个艺术家第一次接触艺术的时候会明白“这就是我想做的”;一个演员头一回登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的归宿”;一个学者看到某一课题会知道“这就是我要研究的”。世界著名的神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说,当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神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都处于失控状态的人来说,自我认识都很差。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是一个细胞。现在我是一个人了。”“以前我不识字,现在我会写作。”
     在每个年龄段,你都能发现新的潜力与爱好。那些个性开放,又能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在生活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身体长成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还在不断延续。如果他们接受这样的心理成长,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充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着自己,同时你也创造出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这个看不见的因素就是精神边界。

精神边界是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分界线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
     所谓的精神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我们给这种无形的界限起了个精神边界的名称,只是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具象一些。
     这本书对你了解你的精神边界非常有帮助,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企图控制你的人侵犯的正是这条边界。
     正如你的身体边界决定了你的外表一样,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
    你掌管着通过这条边界的一切,你就像一个“看门人”。当你接受或拒绝信息(事件或是经历)的时候,就像在签发或拒签许可证,打开或关上了经过边界的门。

身体边界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样,你体内的细胞是你生理世界的看门人,它们以特殊的方式保护着你,自动地吸收或排斥不同的物质。
     有意思的是,你的身体也似乎在你体形之外延伸出了一个无形的边界。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映了这种奇特的边界。
     我和你从不相识,当你我同时走进一间没有第三人的电梯里时,如果我靠近电梯的一侧站着,你肯定靠着电梯的另一侧站着。
     如果我靠近你,你会往后退,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边界。即使我并没有接触到你的身体,你也会觉得我想侵犯你的个人空间。如果我不小心撞到了你,我还应该向你道歉。
     但是,如果我和一个两岁的孩子待在同一间电梯里面,那么我不但会站在她身边,而且还要抓着她的手。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开放的,接受所有善意的呵护。
     当看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外部特征,驻足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如殴打、性侵害等,就是侵犯了身体边界。一般人都非常清楚别人的身体边界,尽量不去侵犯它。而不注意这么做的人,则常常碰钉子。
     那么,与对身体的攻击一样,对精神的侵犯也是有害的。这些攻击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对方。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最近才开始关注对精神的侵犯。
     一直以来,我们对精神边界关注很少。客观原因是:社会是如此关注外在的世界,以至于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随着原子裂变、微波、新星体的发现,网络交流的出现,我们才明白,还存在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因为很少关注精神边界,人们有可能把别人的本体,与自己的混淆在一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它对所有的关系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精神边界受到打击,就会产生失控行为
     有些事件很突然,以至于我们无法接受,或是只能逐步地接受。突发性事件给我们的精神边界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震动。如果我们遭受的打击超过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经历中摆脱出来,就会感到被压垮或是被生活抛弃。如果有了这样的感觉,就可以判断我们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我和一个老朋友谈起那些失控的人。我的朋友说他有一个久远的记忆:
     在他2岁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和他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钟头,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他说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接着他问:“我一旦失控,所失去的就是这种对自我的感觉吗?”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并且对他这么早就认识自我感到很惊异。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反对他人的行为,都发生在逆向情境中。那些不良事端的肇事者似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中。在他们试图控制别人、做出反对其他人的行为时,他们侵害了对方的精神边界,或是身体边界,或者两者都进行了侵害。
     另外,当他们控制别人时间、空间或其他资源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他人,就好像别人不存在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