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PI如何解读

(2011-02-01 09:42: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1.01.31)
    CPI这三个字母近些年来越来越为国人所熟识,不过,市场对CPI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却可以说是无效的。
  比如去年11月份CPI是5.1%,当时市场的解读是,这个数很高,内含政策可能紧缩的风险。不过,如果拿这个数字去咨询一位华尔街资深投资人士,他的回答一定会让人大吃一惊,他十有八九的回答是:不知道!因为这是同比数据,不知道基期数据的话,当然无法判别目前数据的含义。
  同比数据是与去年同期数据比较的结果,如果去年基期由于某种原因而异常的话,则同比数据必然会严重失真。因此,以CPI判断物价涨跌时,必须剔除基期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翘尾因素。否则,宏观经济学家也无法解读出同比数据的背后含义。
  正确的CPI解读方法应该是这样的:以月度环比数据季节调整后,乘以12,得出的就是折年率数据,也就是CPI如果以这个速度增长的话,一年物价将会上涨多少。假如我们知道某月CPI环比是1%,则其折年率为12%(这里未做季节调整),这个数据就很一目了然了,它可能会导致紧缩政策的出台。
  不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目前的A股市场,我认为要更好地解读CPI需要"两手抓"--同比、环比都要看。继续关注同比数据,是因为市场认同同比数据,市场常因CPI同比数据而波动。同时更要知道能真正反映物价走势的CPI环比数据。实际上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注重环比数据,或者关注同比数据的同时也关注翘尾因素,以求更真实地判断CPI走势。
  认识到这点,对于CPI的解读,至少不会人云亦云而犯错误。以今年1月份为例,1月份翘尾因素为3.95%,大家再看数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