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value》08年第一期再次阅读后感

(2008-01-10 01:12: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
第一):
查理芒格也知道中国有一个林松立了!好真开心。
他在一篇讲话中说:在适当的时候把90%的资金投入到一只股票上(比如林松立那样的),也不失为理性的做法。呵呵。
 
第二):
现在知道为何一些英文文章看起来如天书。比尔格罗斯的《影子舞蹈》看了好几遍才好弄个大概意思出来。要是英文版我估计即使每个词都查字典也不可能弄懂他的意思。
第1:就像美元不可能一直这么弱势下去一样,金价和石油以及一些原材料不可能一直这么涨下去。
也许有一天山东黄金、中金黄金的股价仅剩下目前的十分之一,这不是小概率事件,尤其是目前把这些周期性股票(也许周期略微长一点)以成长股来定价。
也许那个时候金价跌,加上给予十倍的市盈率的话,股价就剩下十分之一了。
如果是这样,一定有很多人亏的血本无归的。
第2,价值投资者在牛市中是无法凸现其优势的,但是放在一个六年(一个普通的股市周期)的时间牛市来看,一定会大放光彩,而这光彩,我希望是我点燃的!
重读《value》,主要是里面的三篇文章需要重读,一篇是《如何在股市中逃顶》,就是巴菲特引为老师的菲利普费雪的儿子——小费雪写;另外一篇是鼎鼎大名的价值投资者比尔米勒写的三季度基金报告和《格雷厄姆之后》。
一篇我看懂了,但是感受很深的是,看懂了没有用,就好象某人自称(很鄙视这种人)对某一个行业或者公司很了解一样,那对于投资无丝毫的帮助。
(巴菲特常说,我经常每年有一百个好点子,可是没有用,因为我无法肯定它是好点子概率很高!)
必须彻底理解和吸收!必须深入理解小费雪的逻辑,以及如何变成自己以后的知识!

小费雪的这篇《如何在股市中逃顶》,实在是难以掌握。看懂很容易,可是掌握起来,或者说理解起来,太难了,尤其是受了巴菲特的影响后。
作者并没有持波段操作理念,相反,作者在文中醒目强调:不要波段操作,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作者全文都是描述如何判断一个熊市的到来。(我的水平是无法掌握的,除非瞎猫遇见死老鼠)
作者用详尽的历史和严谨的逻辑说明了他是如何努力去判断股市的头部的:
1,20年的时间跨度如果看空市场超过4次,那一定是不正确的,因为20年代出现熊市的概率很少超过4次,所以不要轻易喊叫熊市来了!
2,这篇文章,看了三次了,每次看完似乎有收获,但是思路更加混乱,作者是以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去判断头部,但操作起来,比天还难,但费雪做到了这一点。
3,文中点明了很多
只能慢慢要点总结出来,慢慢加深理解再说
第一:可预测的市场
A,市场可预测,并不是说我们要预测市场,市场被作者成为“巨大的羞辱者”,时时刻刻准备羞辱着我们!但是我们要利用“唯一重要的三个问题”来理解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B,市场只能也必须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
    a,市场大幅上涨;
    b,市场小幅上涨,
    c,市场小幅下跌;
    d,市场大幅下跌;
试图规避某一年市场小跌的企图是自负战胜理智的绝佳例子!所以只有一种情况我们会持有现金,那就是市场将大幅下跌!
如果判断市场下跌,那如何组建防御性投资组合?在中国无法实现,因为不能卖空,只能持有现金?
第二:解剖泡沫。
泡沫一定有其特征可以辨认出部分来!作者用的两个惊人相似的例子:80年代的能源股泡沫(那时候也认为资源性商品如石油会一直涨下去),其次是新经济泡沫。
作者利用互联网公司资金消耗率和共鸣性卖盘两个指标来判断当时的泡沫程度以及破灭时间。
牛呀牛!这可不是马后炮,而是当时的判断呀。
文中指出:收益率曲线倒置用于预测熊市和经济衰退非常有用。
可是我连收益率曲线倒置是怎么意思都不了解。
第三:熊市的一些基本法则
a,熊市时间18个月左右,或者说如果确认熊市后,最晚18个月就要时刻准备再入市。
b,熊市中2/3的损失是在熊市末期才出现的。(跟我国的前一轮熊市很像,最后一段时期跌幅最大);
c,一旦退出市场,惯性思维就会束缚你,重返市场就像一种折磨。
而我们一旦进入市场,退出市场就变成一种折磨!
多么糟糕的心理呀。
d,熊市一定穿着牛市的外衣,而牛市一定披着熊市的外衣!
e,作者还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指标:他客户的信心程度——如果他的客户都不害怕,那么牛市还没有结束,因为他的客户都比较理性
第四:是什么引发了熊市?
作者没有说,也不知道。
但是可以确认几点:
a,肯定不是某一个行业的崩溃所引发,也不会是高科技。
b,市场没有恐惧,特殊事件如灾难、恐怖袭击、禽流感都不会让市场进入熊市,即使一个城市毁了也不会。
 
第二篇是《Legg Mason价值信托基金三季度报告》,作者是比尔米勒。
文章好理解,也好掌握,部分还有共鸣点,相信自己某些方面的判断与这个超级大师有点一致(有点沾沾自喜)
文章主要对后市作出自己的判断:
第一,能源股、原材料股、工业股和高科技股五年以来一直保持强势,如今虽尚未到达极端,但也不远了。
第二,未来领先的股票应该是:业绩将出现增长的美国大市值股票,特别是金融股。
 
去年读比格斯的《对冲基金风云路》时,就悟出几点:(那个时候已经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看这本书了,很开心,不是纯当作一本故事书来读)
1,数量模型这个玩意不太可靠,虽然都是一些天才弄出来的;
2,预测这个玩意更不可信,那个比格斯的研究小组研究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油价40元上站不住。于是做空原油,差点跟中航油一样的下场。
这期《value》的《华尔街按摩术》,刊登了好几封华尔街对冲基金因次债危机影响而巨亏的基金经理告投资者的信,每一封信都无任何道歉之意,
都把巨亏归咎于模型,认为模型原本是正确的,但很多人使用后就不太正确了。
这就是华尔街。
读书有没有用?
有用!我的一个结论是:永远不要买对冲基金的产品,永远不要!
但是索罗斯的对冲基金也很赚钱呀?是的,但是你能在几千个对冲基金中选中索罗斯,跟买彩票差不多!
所以很多老美亏钱绝对是活该的!不去买巴菲特的股票而去买这些对冲基金,活该。
 
第三篇文章是《格雷厄姆之后》,不是深奥,实在太费神,而且也非常难掌握,不如连着后面几期一起认真研读(偷懒!)
本周剩余的时间留给《投资者文摘》(13)和《The Economics》,以及一场篮球和到南三环外考察两个楼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