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中国人已经不写书了,回顾最近三年看过的书,除了几本小说和《明朝那些事儿》类似的历史书,很少有中国人写的书值得一看,那个欺骗了很多金融街人士的垃圾中的战斗机——《货币战争》,也不是宋鸿斌写的,是他编的——编跟著完全两码事。
中国人,如果有能力写一本有深度的书,这个人很少会在书上浪费时间,有那本事,早去忽悠赚钱去了——耐心坐下来花个一两年写书的国人,除了文史外,绝种了。
正如科学松鼠会所强调的那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吃的真相》就是这样一本书,不过这本书不同于上一本《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作者就一个人——一个留美生物学博士。文章有很多短篇构成,每个短篇讲一个小知识,很适合在地铁上阅读,而且,你还可以跳过你不喜欢的篇章。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书,因为很多事情,就有了依据,部分证明了我的正确,部分证明了我对医生的怀疑和不屑,部分推翻了传统经验,更多的是证明我无知。举几例:
1,
婴儿要是一直吃奶粉,是不可能缺钙的。证实了我的怀疑和医生的错误,但拿给LP看,LP坚持一点:我们宝宝长的太快,所以还是缺钙;
2,
WHO认为,每天吃6克以上食盐,危害大于苏丹红;
3,
买一个虑水器,目的在于过滤掉水中的重金属,现在的水早不同于以前了,虽然重金属含量可能还是达标,但长期饮用,有问题。我早就买了一个德国进口的滤水器了。
4,
婴儿一岁以前的辅食,其目的是让婴儿锻炼吞咽能力和协调能力,目的不是在于补充不同营养。要注意是因为婴儿一岁消化系统还没长好,过多的话,搞不好弄出危害了。
5,鸡精就是味精,只是含量降低一些——我以为味精有害,已经戒了。
6,WHO认为味精无害。
后一篇:日本经济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