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相山
五行是东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五行即使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物质,故五行最初被称作“五材”。如《左传》中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人类要生存,发展,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而要解决吃饭问题,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一样不能少,比如古人煮饭,需要一个灶(土),灶上放一口锅(金),锅中放些水(水),灶内放些柴(木),然后点火(火)做饭。可见,金、木、水、火、土对做饭来说,样样都不能少。古代先哲,就是在这样的反思中,渐渐形成了五行的概念。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如《国语·郑语》中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那么,五行的本质属性,离不开东西南北中,离不开春夏秋天与长夏五季的轮回。而春夏秋冬,是宇宙天道、四时变化的永恒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不能改变,而只能顺存的。明白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性,我们就明白了五行的本质属性。
木对应于春天。春天的特性,就是木的属性。我们知道,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发,生机勃勃,所以春天的特性就是“生发”。春天对应于东方,五行上对应于木,它们是一类性质的东西。《尚书洪范》:“木曰曲直。”《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所以木作为哲学概念,表示具有生发、条达、曲直属性和的事物和现象。一句话,木的属性就是“生发”。这一阶段,象人出生后到青年这一段,他们的人生,一切都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啊。毛爷还说过:“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火对应于夏天,夏天的特性,就是火的属性。夏天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也是万物快到成熟的时候。夏天炎热,对应于南方火。《尚书洪范》:“火曰炎上。”《说文解字》:“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所以南方火的性质是“生长”。另外,火的炎热,炎上,是一个什么象呢?就是一个向上向外散发,布施的象,所以夏季南方火又是疏布之象,南方主散。这有点类似于现在企业家做慈善,这是你该散的,该花出去的,而且是不应该求任何回报的,就象我们的心脏一样。永远在跳,并不是说你睡着了,它就可以停一回儿,它永远在哪儿散着,这就是心的象。
金对应于秋天,秋天的特性,就是金的属性。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就是一个收敛的象。秋天对应的方位为西,五行为金。《尚书洪范》:“金曰从革。”《说文解字》:“金,从革不违,西方之行。”金用为哲学概念,表示具有收敛、清静、肃杀、从革属性的功能和现象。简单一句话,金的属性就是收敛。我们常说,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个回报,就是人生的秋季。
水对应于冬天,冬天的特性,就是水的属性。冬天大地封冻,万物收藏,阳气逼下,蜇伏于内,冬天对应于北方,五行为水。《尚书洪范》:“水曰润下。”《说文解字》:“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水用为哲学概念,表示收藏、润下、寒冷属性的事物和现象。简单说,水的属性是“收藏”。
那么,五行中的土呢?在四季中对应何季?实际上对应的就是“长夏”,就是“土旺”。这一点,民间老百姓都知道,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季节的前十八天,就是“土旺日”,合起来共七十二天。所以,在一年四季中,唯有土是贯穿春夏秋冬四季的。土主的是一个周期,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的作用就是化万物。所以土的特性是“化”。《尚书洪范》:“土爰稼穑。”《说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那么,什么叫化呢?所谓的化,实际上就是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化”。从开花到结果,是要经过四季的,所以“土”包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象,是全都有的东西。那么中央脾土是什么呢?就是化,生长,化,收藏。这个化,是脾土。土为什么能够化万物呢?而中央脾土就是这么个过程。所以中央脾土自身,就是一个圆。
这就是五行的性质,就五个字:生、长、化、收、藏。
我们不要把五行和它的功能属性孤立起来看。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画一个圆,依东南西北顺序分别配上木火金水,再把中央的土稍微变动一下,按五行的相生次序也放到这个边上,把它们连起来就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圆用什么来解释呢?就是用《易经》乾卦的上九爻来解释。就是“见群龙无首吉”。它自身成了一个圆,即有生发又有生长,即有收敛又有收藏。所以,这个图是在告诉你,天地本身就有这个顺序,就有生、长、化、收、藏的功能,它这个次序是不会改变的。人生也有这个次序,人生也要因循这个次序去生存。所谓“见群龙无首吉”,就是指从春到冬,从开花到结果的这一过程,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和它们的生长化收藏的功能,个个都是这个圆上的一条龙,这就是生命之机。这几条龙都连上了,首尾连惯了,无首无尾了,就叫“群龙无首吉”,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身体的最健康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