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圣经《定风波》——篡自花甲老头

(2022-07-03 08:17:29)
标签:

苏轼

定风波

分类: 投资心得
苏东坡的一生几经风波,但是因为他淡定乐观的心态,最终风波都成为了风景。我曾经看过很多版本《定风波》的解读,但总感觉都过于表面,这是一首深入浅出的作品,而且能运用到方方面面。如果让我说,它就是千古名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也是创作于被贬的阶段,可见他这一生有多么悲催,但是在文中几乎看不到悲观和唉声叹气,所以他才是苏东坡。

这首作品,我从投资股票的角度进行一次解读,看看如果有这种豁达心境的人去炒股,是不是也会是那前百分之几的存在。

投资圣经

“莫听穿林打叶声。”这句话讲的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外界在下雨,不仅在下雨还滴滴答答打在叶子上,发出了声响。第二方面是心境,一个“听”字,反映了外在事物到内心的过度。但是“莫”字反映出作者的态度,那就是忽视它。

这像不像投资中漫天飞舞的内幕消息,股价上下波动起伏的刺激,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影响投资者的心。不过这时候如果是苏东坡会怎么样?莫听。这也就是我曾经和大家说的,不要轻信什么专家,也不要着急探寻什么大师圈子,莫听,莫看,莫想,也许效果更好,所以很多投资久了的人,很少盯着盘去看分时图,听到小道消息也能够置之不理。说白了,莫听莫看,股市里庄家吓唬人的小把戏很多就被过滤免疫了。

“何妨吟啸且徐行。”其实是苏轼在教大家方法,通过舒缓漫步的方式去转移注意力。而我也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关系。这也是舒缓投资压力最好的办法,转移注意力。

“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一听起来就很不现实,双腿走怎么可能快过马匹?但是苏东坡难道不知道马比人走得快么?但是我觉得在没有马的情况下,人家就是那么乐观自若,不去哀叹自己没有的东西。

这很像炒股,有些人天天看这个赚钱了,那个连续一字板了,羡慕嫉妒恨就涌上心头,一看到别人涨的多赚的快就难受,觉得自己精挑细选的股票不涨,就恨得牙痒痒,其实应该给自己找一个个台阶下,股市里龟兔赛跑的事每天都在发生,你要是不明白慢就是快的逻辑,那你最好退出市场,该干嘛干嘛。

前段时间,有一位哥们跟我说光大证券他苦苦拿了两个月,但是一直阴跌,看着别人的股票涨的厉害,于心不甘,所以割肉光大证券,110元追入了天齐锂业 ,22元买入新东方在线。当时立竿见影微赚,但是,结果光大证券天天涨停翻倍了,他只能捶胸顿足悔不当初。其实我认为也没什么后悔,人生和股市就是取舍,不能鱼肉和熊掌什么都兼得。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投资中每天关注鸡飞狗跳的消息,盯着股票上上下下,不累死人也得气死人。但是苏东坡告诉你,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就不应该去担惊受怕,而是应该“任”它发展,顺其自然。“任”的意思既是接受市场的安排,从容面对一切的结果。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在股市中很多人以酒买醉,但是现在新生代股民有个新词,叫做关灯吃面。说的就是很不如意,这和苏轼词中“微冷”非常贴切,一个跌停袭来,投资者顿感冷意阵阵袭来,饭也只能吃碗简单的面条,灯都赖得点。这句词很像投资者在股市中经历的现状,在大部分时间内,你的账户都是亏损的,个别心理脆弱的股民都不敢看自己大幅缩水的账户,极端的跳楼自杀的也大抵如此。

“山头斜照却相迎。”就在你感觉冷的时候吧,山顶上阳光又照来了,像不像一直跌的股票突然给你个大反弹?这两句话非常像股市里的一幕幕场景,我一说你们就能体会。

“回首向来萧瑟处”这就是投资者每日的复盘,但是复盘的结局大体是每个人对待亏损的态度因人而已因水平不一样,得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失败是成功之母,你的复盘是否总结了些许教训?

至于苏东坡如何看待得失起伏呢?我们看最后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真是神来之笔,和苏轼其他作品的世界观一致。放在股市里去看,那就是最终哪儿有什么盈亏起伏,很多人玩了一辈子,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我们看看巴菲特是如何对待生活的:每天喝四杯可乐就很知足了,到麦当劳吃饭也要使用优惠券的,住的房子都一辈子了也没有换更高档的,财富在他手里也只是一些数据而已,甚至没有享受到股市的收益,最终的结局都是个空。从苏东坡的诗词中,我们也能看出禅意。

小结:

我投资很多年,经历过忒多的起起伏伏和江湖的人情冷暖。所以再读经典的名作,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去理解。《定风波》一词,我觉得可以引深到投资中解读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其实如果你细细思考,任何事物都是相通的。如果哪一天你看书,看人,看事,都能联想到投资。而在投资中,你又能用里面人性的规律,去反哺生活,那么你就领悟到了“通”的含义。对我来说,把这份感悟和记录分享在这里,也算是一场缘分,因为总有人能够读懂,也总有人能有所收获,或者帮助读者培养思考的方法,这就足够了。

智慧和方法都可以传递,唯独心境和心态属于每个人自己,这就是知行合一为何如此之难的缘由吧!
 
苏轼的一生非常传奇,希望我们不仅仅把他的智慧用在投资上,更多的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和心态调整上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