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奇才苏东坡——篡自花甲老头

(2022-07-03 06:53:50)
标签:

苏东坡

奇才

分类: 人生感悟

茫茫几千年的历史洪流,能留下名字的人是极少数,这里面既有遗臭万年的,也有青史留名的。不论怎样,能让后人记住大名的,都能证明他当世的不凡以及稀缺性。即使是秦桧这样的恶名,人家也是南宋的宰相,不是普通屌丝。


这里,我们不提善与恶,恶人自然可以不理,但是那些名垂青史的人,还是要有敬畏之心的。因为他们的高度和历史地位,别说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即使放在当时所有人,也未必有几位能赶超。


所以,我读历史,都心怀敬畏,后来我发现,敬畏心越重,仿佛离他们越近,收获也就越多。


奇才


苏东坡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奇才,不仅因为他艺术造诣高,方方面面的才华都出类拔萃,更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我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是一个非常乐观豁达的人,而且对事物规律的看法,非常透彻。


我非常喜欢苏东坡的作品,比如怀念离我而去的妻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自己也算经历过不少坎坷和遗憾,尤其是自己独自一人打拼的日子,这个时候就会念叨苏轼的《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才


抬头看看一轮明月,从古至今它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热血与奋起,眼下的一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是一个能从文字中汲取力量的人,这也得益于对于作者的感同身受。我读苏东坡,从最开始的经历、心情,到后来能感受到他的世界观、生活观,他真的是一个全才。虽然仕途坎坷没有飞黄腾达,但也提出了:“为国者不可生事,亦不可畏事。”以现在来看,这是非常先进的思想,倘若能够推行,可能是北宋的幸事。


他是一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人,最重要的是还能形成经典作品流传千古。在北宋的文坛中,你就很少看到没有苏东坡的地方,无论是和黄庭坚的苏黄,还是和辛弃疾的苏辛,再到唐宋八大家,他都是旗帜性的顶流人物。与此同时,他爱好游历名川大山,也热爱美食。


一个男人,如果能够对女人好,那这个男人就坏不到哪里去。一个男人,如果热爱美食,那么他也一定很非常热爱生活。以苏东坡的《江城子》和“东坡肉”这两样流芳百世的作品和菜肴来看,我们的苏东坡就是绝世的好男人。


苏东坡一生经历坎坷,为官也几经被贬,但是他从未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是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寻找乐趣并提炼总结,想得开,看得透。


豁达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苏东坡正被贬到岭南,而那个地方在北宋是荒芜之地。于环境,一片荒芜,是流放罪臣之地,于心境,郁郁寡欢,应该也是痛苦不已。历来在岭南这个地方创作出来的诗词,大都是悲痛怅惘,哀怨痛苦之词。


但是我们的苏东坡做人非常豁达,在这片荒芜之地,他关注的是风景,是美食,而不是荒凉和人生失意的经历。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敬佩,也给后人树立了榜样。我们生活中,不少人总盯着不如意的地方,而忽略自己身边能唾手可得的幸福。正因为有这样的性格和心态,所以他才能说出:“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赤壁赋》中能够看出苏轼的人生观,他非常能接受人生的循环,这不是消极遁世者,而是珍惜眼前活在当下,与此同时能够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烟云


苏东坡在临终前给儿子写了一首《庐山烟雨》: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清楚写出了从一无所有,到想得到的迫切,又到得到之后的不过如此而已的结论,最终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他这是在教诲儿子,不要贪恋红尘的名利,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


人们曾这样评价:“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老百姓的朋友、一个绝世的大文豪、一个自成一体的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美食家、一个真正通透的人、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的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个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不识时务者。一个月夜徘徊悲天悯人的智者、一个豪气冲天的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苏轼的名字已经流芳百世,但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以及人生的豁达。他走过的山川湖海,经历过的酸甜苦辣,改变的是人生境遇,不变的是自我修行。往后余生,愿你我学习他的精髓,抛开外物的羁绊,以书解惑,守口修心,不断丰富自己,活出精彩的生命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