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部分男人都不想结婚(3)——转自知乎
(2022-04-24 17:13:08)
标签:
单身消费不婚 |
分类: 社会万象 |
当女性错误地把消费权当作女权,把男性单方面的付出当作天经地义,爱情就变得令人不再期待了。任何交易领域的不公平机制必然导致其中一方退出,婚恋领域也是一样,消费主义和女权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不公平的价值交换,从日本到韩国,经历过消费主义和女权主义的男性最后都形成了不婚的思想,这种客观规律是无法扭转的。
单身社会不可逆转,全国范围包括农村男性的结婚意愿都在下降。其实国家并不愿意看到大家都不结婚不生育的结局,因为要解决养老问题。所以国家通过双减之类政策降低家庭消费成本,打击垄断和高利润产业,把一些社会福利(如购房,税务优惠等)向有生育的家庭倾斜等。
对彩礼问题,官方未来可能会通过舆论把彩礼定性为“封建陋习”,尽可能消灭彩礼这种丑陋现象。总之要从各方面降低结婚的成本,试图重新提升男性的结婚意愿。我个人的判断是:作用不大。因为妨碍男性结婚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财产安全。
很多人以为民法典的婚姻新规会劝退女性,但实际上男性更害怕婚姻新规,因为离婚率越来越高,而新政策让男性在离婚时面临着财产被分割得更多的风险。爱情其实是很低门槛的,你情我愿就可以去爱,但赚钱的门槛可是太高了。中国的男人离一次婚几近破产。钱是最重要的生存资源,经济下行会让人变得非常现实,所以男性也越来越不愿意冒险拿自己微薄的财产来换取脆弱的爱情和婚姻。
从欧美日韩的经验来看,不结婚的趋势是无法扭转的,国家只能鼓励单身生育。这就是欧洲路线:男性不婚,女性生育。去年低调颁布的非婚生育政策文件就是欧洲路线。
婚姻本质上是一种协作经济,性别对立不是利益最大化的策略,男女合作,肯定会比对立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没有人可以改变单身化的进程。既然改变不了世界,大家就做好心理准备接受现实。
单身是一种昂贵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