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顾媚:繁华如梦 昨夜星辰

(2015-03-28 12:53:32)
标签:

娱乐

時代曲

香港

電影

顧媚

http://s5/mw690/001PhU5hgy6R35r2Rogf4&690昨夜星辰" TITLE="顾媚:繁华如梦 昨夜星辰" />

今年二月,媚出版了她的第二本《繁华如梦》。与九年前的自《从破晓到黄昏》相比,这本更則偏向于散文集性遥远的小故事,逝去的时光,笑声与泪痕,都以云淡风气娓娓道,洗而深沉。就像她在自序《一新月天如水》中所言,当人生的旅途已经走的步履跚,在所追求与迷恋的,是丰子漫画中「人散后,一新月天如水」的意境:几空藤椅,桌上半壶浊酒,几只残杯,惆之中,又掺这一些暖融融的回

媚的身份是复的,以至于以找到一个单的定语为她做注解。她出身苏州香世家,原名嘉弥,弟弟是香港首屈一指的音才子;她是香港五六十年代极一时的女明星,美灵动,有「小云雀」之称,「忘不了你的,忘不了你的好」的《不了情》,她就是原唱者;七十年代以后,她醉心于水墨画,放弃演艺生涯,师从岭南画派的少昂,又合了胡念祖写意山水的朦意象和吕寿琨革新水墨的哲学思想,笔下纤云巧染,画境柔美,成就斐然。

她的这本《繁华如梦》,与坛泰斗黄沾一生的《黄沾呢条友》和刘天的《往事如烟》并列,同属于「香港人奇」系。或只有「奇」这样的字眼能够概括媚,然而她又是温柔宁静的,字里行间流动着演的感性,又充满缤纷的色彩。例如她写家中的「天边一抹霞,穿过树丛,把金光洒落在青翠的草地上」,寥寥几笔,便看似一幅画,在《人生小》中,她这样表达对生命的理解:「我喜欢淡淡的紫色,因它是湛绛红混合而成的,色代表忧郁,色代表希望。这是晨光熹微的色,也是夜幕低垂的色。人生长路漫漫荆棘途,沿途目睹了多少人跌倒在耀眼的色里醉如泥地此一生,只有这不起眼地淡紫色,伴着我入恬静的夜空。」浪漫而梦幻,读来心中又不禁戚戚然。

纤云巧染 亮丽风华

http://s10/bmiddle/001PhU5hgy6R35Ch0IV59&690昨夜星辰" TITLE="顾媚:繁华如梦 昨夜星辰" />

翩翩女郎寄情于水墨丹青,风雅之余,总氤氲着脂粉香气,教人不免想起一代名媛小曼的典故。1931年,徐志摩空逝世,物的铁匣里,便藏着她的一幅山水长卷,上有位民国大家的跋,胡适侃「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门造云岚,算不得画」,杏佛则赞曰「手底忽桃花源,胸中自有云梦。造化游戏成溪山,莫将耳目桎梏。」两派不同意见者各执一,争的就是于经与技巧孰孰重的问题

同样是攻云山水,媚对于画的看法是怎样的呢?在里她录了一小事,2011年,她受邀香港立法会大楼作一幅九尺乘九尺的巨画,落笔起先艰难,因「江山可以长万里,天地的距离却太遥远了」,后,她从辛弃疾的「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中获取灵感,运用冉冉飞升的白云接天与地,将尘滚滚中的人,裹藏在云烟渺的洁山静水之中,画着画着,便得自己立在茫的暮色下,欣处的云和山,念念不忘,流忘返。法国艺术史家于贝尔在其著《云的理》中分析过欧洲中世纪绘画中的云,将其视文化范下的符号物,在画面中具有象征、述、增添戏剧力的作用,不仅遮掩住无法表的无,而且指示着无,这几乎与媚的想法不而合。更何况对她来说画不仅止于经技巧,更是全部情放与寄托。文章末尾配一照片,是她那幅巨画补笔的剪影,当年的「小云雀」身屈膝,注投入的神令人动容,有人她的作品有王的意味,画中有,大正是由于这般的粹,才能清逸脱俗,不惹尘埃。

她不仅剖白自己的画,也谈论吴冠中、无极等各派名家。媚言透着清高与爽直,黑白分明,直率地回起与吴冠中的一面之,是二十年前陪同方逸华去他家里画,见他屡屡介自己的画作抢购,能出售的不多,便「下意识觉得这位大师度傲慢和作风市」;她还铭记无极的艺术理认为艺术家对于作品要「守操」,以严谨度处理作品,他还通过信交流切磋,「这片云太实在,太多人间的味道,应该让他空一些,更神秘……」,这样的措辞俯拾皆是,听起也有一般的神韵。

如歌月 依依故人

http://s11/bmiddle/001PhU5hgy6R35KDjyW0a&690昨夜星辰" TITLE="顾媚:繁华如梦 昨夜星辰" />
除了画之外,《繁华如梦》中提及的与位师友伙伴的交游,也值一。第一部分「歌坛影坛声声慢」,花前身一般,细诉着与白光、李翰祥、邓丽君、芳芳等人物旧时相处的往事。与媚私交甚芳芳,更在代序中用于右任的「不信青春不回」来赞美她的能量和意志——的确,不信青春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者可能这时候才会回过神,想起眼前这位提起画笔洗尽华的作者,她自身就是香江奇的一,经历过东方好莱坞的片时代,经历过电视广播的兴起,经历过舞与粤歌的繁盛,也是黑胶唱片中永不磨的声音。

 以过人的眼光回望,隔着光阴,再小的事也得意味深长起。比如她写「一代妖姬」白光拍照而自己不然,拍的不美的照片喜欢撕掉,白光在旁提醒「不要撕啊,过几年后你就会得它很美了」,果然若干年后,才发这句对极了;比如她写六十年代初的几年间,有六个同的女友先后自,惋惜之余亦反思「人只要一天存活,就有可能成为赢家,暴风雨过后,又是另一番新景象了」,一字一句,都是时光沉淀过后的肺腑之言;比如她写邵逸夫的离世,借用了自己的歌「人人生如梦,我梦如人生」抒情,感慨明知人生如梦,却免沈湎梦中的苦恼与虚无。媚依然用画形容人生,把它比作一副淡淡的水墨画,看不见彼岸的尽头,坎坷或欢,最都消失在迷茫的烟中。

 这份开阔的心,所以媚散文里所呈的生死,也是格外的含蓄内制而深情。在《从寂寞到孤独》中,她叙了在59那年,母亲去世后的心境,孑然一身的自己,自此再也无需多病的母亲忍受一切挂和折磨,她抱着棺材大哭,又在深夜里史铁生《命若琴弦》悲不已,于从寂寞走向了彻底的孤独,却突然有一种解脱的感,因「寂寞会发慌,孤独饱满的」。恢复平静之后,她所见的是山含笑,四季草木常青,便愈发得晚景无尽。这大概便是画家眼中的世界吧,似有意,天地有情,哀而不,正如同她所引用的汪精卫诗句:「故人若归此曲。愿山益以青,愿水亦以绿」。

 去年底,在的音会上见过媚。八十高的她穿着藕荷色套装,小斯文,出人意料的默。匆匆倾谈几句,提起画作她立刻眼睛一亮,目光中流光溢彩,透着烈的真读毕,愈发感叹真是文如其人,经历了世事桑,保持着内心平静,笔下方能流淌出如此恬淡的文字。繁华如梦,梦中人正是梦人,高山仰止,点点滴滴沁人心脾。

□书评人 李青 2015.3.28 新京报书评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