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逢张爱玲

(2015-02-09 00:29:03)
标签:

香港

文化

张爱玲

文学

电懋

http://s4/mw690/001PhU5hgy6PPiyvUOv43&690

港岛线由上环延伸至西区,新添了「香港大学」一站。地铁隧道的墙上,印着文学院毕业校友张爱玲的巨幅照片,双手叉腰,睥睨红尘的双目似是在遥遥召唤。出站走几步,搭电梯直达百周年校园,便可穿梭于港大的诸多新旧楼宇之间。《小团圆》中「大考的日子」,《烬余录》里「冻白的早晨」,重逢张爱玲,这里就是事件的发生地。

http://s6/mw690/001PhU5hgy6PPiDOCJn75&690

张爱玲就读的文学院,位于大名鼎鼎的本部大楼,1912年落成,是香港大学的首座建筑。高耸的钟楼、宏伟的塔楼、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岗岩石柱,门窗格局一切如昔,李安的电影《色戒》也曾于此取景。她的宿舍May Hall,中文译为「梅堂」,是山顶的一座红砖小楼,如今作办公室使用,两侧皆有绿树的浓荫遮蔽。兵荒马乱的四十年代,炸弹不时会掉在其隔壁,女学生们不得不聚集在宿舍的最下层避难,「黑漆漆的箱子间里,枪声像荷叶上的雨」。后来,我听一位长辈谈起关于香港沦陷的记忆,她说那些七十年前经历的苦难,至今仍然会在梦魇中出现:人在前面走,炸弹在身后落下,满街饿殍苟延残喘,买了东西走在街上,稍不留意便被穷人抢了去——字字句句组织成画面,几乎与张氏小说中的那座倾城重叠,但由于亲历者真真切切地坐在面前,便又有另一种震撼了。

http://s7/bmiddle/001PhU5hgy6PPiFGiBEa6&690

故事未完,五十年代张爱玲以继续完成学业的名义离开大陆,再度造访香港,短暂停留后远走美国,在北角兰心照相馆拍下了那帧身着凤仙装的照片流传于世。北角这地方,当年有「小上海」之称,聚集着大批移民,一度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今时今日,兰心已经无迹可寻,我倒在尖沙咀街头偶遇过另一间同属海派的「国际摄影」,沿着狭窄的台阶上二楼,宫廷式的装修,循环播放的邓丽君,门口巨大的灯箱广告上还是七八十年代女明星的倩影,总有些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意思。老板一口沪腔广东话,津津乐道自己1949年随父亲南迁子承父业,老店曾经享誉江湖,拍遍了十里洋场各大明星,开在上海的国际饭店里,风光气派,可以远眺跑马厅——他不知道跑马厅早在1951年已更名为人民广场,时间对于他来说已然凝结,一个苍凉的手势,定格在车如流水马如虹的岁月里。

张爱玲与香港的最后一次交集,是60年代为电懋公司担任编剧,创作了一批充满生活气息与儿女情长的电影剧本,例如《海上良宵》、《小儿女》、《南北一家亲》等等。她起先住在旺角花墟,身份暴露后,又迁往加多利山的电懋员工宿舍。两地相隔仅数百米,不过前者是处于闹市的斗室,不远处的花卉市场永远人来人往,后者则是隐于宁静的公寓,奶黄色的外墙,外廊式的结构,与她在上海时最后居住的卡尔登公寓(现名长江公寓)风格有些相似。彼时的张爱玲可谓进退两难,一面处理着与电懋公司的钱银瓜葛,苦心闭关写就的《红楼梦》剧本,还未付诸拍摄就胎死腹中,一面收到丈夫赖雅中风的消息,琐事缠身,不得不提前回美国的日期。如今的加多利山,是著名的明星聚集地,张国荣、刘德华、成龙、周星馳都曾住在这里。沿着斜坡往上走,豪宅林立,偶尔有车经过,路边两排交柯的大树,郁郁苍苍掩映着街灯,愈发衬托出那幢公寓深沉而静谧的幽幽气息。旧宅里现在还住着人家,听闻也是演艺圈中的一对夫妻,在楼下伫足一阵,颇有「夜深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感觉,若即若离,恍若隔世。

想起《对照记》里,张爱玲在那张摄于兰心照相馆的照片背后提笔写下诗句「怅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与香港的三段缘份,倒是恰如其分地首尾呼应,同样是宿舍,同样是山径,不知道人到中年漫步在加多利山的张爱玲,与那个行走在港大的少女相比,隔着三十年的月光,心境又有那些变与不变呢?

凡此种种没有答案,唯有希冀在漫步于香港街头的时候,或许会重逢张爱玲,留下浪漫的遐思,还有悠长的余韵。


【2015 2 9 南方人物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