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肖复兴的《我们的老院》

(2021-02-16 10:01:59)
标签:

老院

炸油条

裱糊

亲人

不同地区

分类: 杂谈
          以前在今晚报经常读肖复兴的文章,喜欢他的平易近人,客观叙事的风格。现在的家距离和平区图书馆很近,没事到那里借书,偶然发现肖复兴的老院故事,在书架旁边站着就读了三十多页,回家后,照着老院小考,查阅高德地图,先找打磨厂大街,再找粤东会馆,又按照老兄的描述,居然把整个大院的平面图画了出来。老院的插图,寥寥无几,并且缺少韵味。与钟老汉选登的北京四合院画展,相差甚远。俺画的四合院也就是为了知道书中人物分别住在三进四合院的位置,与故事情节发展并无关联。因此略去。
       油棉袄
牛大爷和牛大妈在大院门口炸油条,因为手艺好,真材实料,火候好,炸的脆,软,松,香,透。在一条街都很有名。就靠油条摊养着一家人。供着大牛考上大学,小牛考上中专。可谓是望子成龙。老两口依旧在十字路口炸油条,用沾满油星的钞票,供他们读书。然而,他们付出最多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到老年多病的时候,倒是不受待见的小牛,辛辛苦苦照顾卧床的老父亲好多年。为此肖复兴感慨地写道,都说血缘最亲儿子从来不会跟父母记仇,错了,父母可以不记孩子,而孩子却能够和爹妈记仇的,尤其结婚以后,心就飞走了。离开家越来越远,心越离越远。比起爱和思念这样比较柔软的东西,记恨的心更坚硬一些。
      裱糊匠
他从49年以后没有正式工作,平常就靠裱糊窗户,屋顶为生。俺小时候住过平房,因为起脊,有樑有坨,三角形,屋顶就是苇子做骨架,然后糊纸,肖复兴先生把裱糊的材料,工艺,技术要求写的非常详细。打底用毛刀纸,然后用大白纸,最后糊高丽纸。窗户用高丽纸。文革来了,某些部门公布了他曾经在国民党童子军当过教官,于是无休止的批斗,侮辱与压迫。他都忍受过来了。但是他老婆的骂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儿女们的划清界限,挨批斗回来的清锅冷灶,冷言冷语,使得人不想活了。最难忍受的来自于家庭与亲人。如今我们也是奔七十的人,往事不堪回首,人生歧路多而迷茫。

      肖复兴先生在老院故事的结尾,重笔写了我的父亲,母亲。俺觉得是老院故事最感人的部分。那种继母的分寸难拿,那种对孩子的关心。都是一点点感动作者的。
       曾几何时,我们也住过开始是七户后来是八户的大杂院。虽然阶级成分不算复杂,但是也有揭发检举,也有被批被斗。也经历了天津市不同市区的资本家标准不一样。也知道了是谁指引红卫兵去查抄某某的家。
岁月流逝,今天的我们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让我们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