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6日我们带着在天津医大总医院的各项化验结果去找阜外医院蒋文副主任复查。当时她给我测血压160--93,心率每分钟76次、她马上问我平时血压和心率。让我回天津再做一个holter和超声心动。然后再来北京。
为什么医生让我回天津检查,而不是在阜外医院检查。说来话长,俺在2016年心律不齐,是蒋文医生收俺住院前,还是用天津的药品,调整药量与配合,就让俺摆脱了心律不齐的高危状况。然后住院进行全面检查,治疗半个多月,出院。三个月以后复查,她体谅我们外地人来北京看病的繁琐,开出各种项目,让在当地先查,然后再给她看就行了。她承认京津冀的互认项目,大大方便了患者。节省了大量费用。
6月26日我们带着天津总医院的动态心电图检验报告和超声心动图,到阜外医院找蒋文医生。她详细地与以前的资料进行比对各项指标,分析,力图找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药物对心脏引起的不同变化。判断哪些指标有变化,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然后和我们交流,问询药物使用情况,平常饮食情况,还有体育活动情况,我告诉她本人爱吃荤,现在荤素搭配,不时还是想吃一点肥的。她耐心地给我们讲肉类对心脑血管病人的影响。控制摄入量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提出来新的用药意见,准备调整我的血压与心率。注意观察,不适随诊。总共我们在她的诊室约十几分钟。
不要小看了短短的十几分钟,医生给予患者的是心理上安慰,通过交流大大提高了对医生的信赖感。你愿意听她讲话,愿意照她的话去做。一方面蒋文医生给予我们身体功能性的治疗,一方面给予我们心理上的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免疫力,不就是国外先进医学的精髓所在吗?
回到天津后,我按照蒋文医生的意见,到社区拿了一盒倍他乐克,然后试着服用,两天以后,测量血压心率,完全达到预想的要求。使得我们再一次领教蒋文医生的真才实学。她就靠药物调整,心理治疗,饮食习惯等的协调与配合,让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使人不得不承认人家的棋高一着。
一般来说,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是不受待见的,除了有权有势者。对于我们做过手术,放过支架,诸多不宜的病人,人家考虑的是存活率,而不是痊愈,而病人自己又很惜命,年轻时各方面付出透支太多,现在刚刚条件好一点,还想多活几年。因此往往对医院对医生抱有很大的期望。而实际状况与他们的期望正好相反,常常是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去医院看病,好不容易在老伴或者家人的陪护下到了医院,排队两个多小时,看病两分钟。医生根本不愿意跟你多说一句话。所有的检查都是为了高额的收费,返回后,开单子的医生却不仔细看,也不问病情,更谈不上交流。付出了高额医药费,寄托了莫大希望,最后连最起码的尊重也没有得到,不免让人心寒。
相比之下,俺们在阜外医院蒋文医生的诊室能够轻松交流十几分钟,是不是三生有幸呀。是不是应该为阜外医院和蒋文医生点赞呀。
中国人是最容易知足的,一句好话一个眼神,病人就很高兴,就愿意全力配合医生把自己的疾病治好,往往大夫的一个细节,就让病人牢记一辈子,有机会就叨叨一遍某某医院某某大夫曾经如何如何帮助过我。其实严格说来都是医生的本来职责,尽心尽力的敬业精神。而今都成为奢求,俺认为都是唯利是图惹的祸。如果我们天津市的医院都能够像北京阜外医院那样对待病人,俺们就谢天谢地了,就是天大的功德无量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