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准老人还愿意干

(2016-01-17 20:29:08)
标签:

准老人

退休

继续干

不愿意

经验

分类: 工作

      本文的准老人是指已经办完退休手续,每月领取退休金的六十岁到七十岁的退休干部或者工人。这部分人大部分是五零后,儿女已经成家,很多父母已经过世,相对负担要轻了,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孙辈绕膝,颐养天年。可是,很多人仍然在各个企业,事业单位里干着,担负着重要岗位的任务。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就拿我们公司举例,二十多人,六十以上的有七八个,五十岁的有七八个,三十多岁的有七八个。论年龄似乎偏大,可是效率高,搭配合理。有事不用领导老说话,底下老师傅全部帮助你办了。

     有时我想,同样的企业,为什么有好与坏呢?同样的人员,为什么在工作中的效率,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究其原因,我自己总结三点:

      一,人都是有感情的 。企业作为社会的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具备人财物,供产销的组织。不论是创业阶段还是批量生产阶段,不论是科研还是新品试制,每个人都是在一个有机的总体之中,每个人只是在自己的岗位,担负着专门的任务。长此以往,很自然对于企业和总体环境产生较强的情感依赖。

     二 ,日新月异的外部世界,五花八门的新技术,新产品,使得他们以前的积累得以升华,知识与经验继续应用,切实体会到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三 ,与社会正能量接触,与几十年的老朋友接触,与熟悉的工厂环境,设备工装,刀具工具用具,总有亲和力。中午免费午餐一荤一素一汤一饭,下午三点多洗个澡,班车回家。每周歇两天。每月按时发工资。还有劳保。你想,就是这个条件,怎么愿意回家呢?

       毋容置疑,工厂是出产品的一线,也要有时间紧任务重的出口产品,也要有工艺复杂而且不赚钱的修复产品,六十多岁的人,也是腰肌劳损,也有老病新病,但是,他们也有优势,看见产品后,就知道怎么干?工厂里的很多技术,不是单单体现在图纸上,而是需要专业的测量手段,专业工具,专业工装,才能保证加工的精度。工厂里的技术,是过硬的,容不得半点虚假浮夸的。要么有绝门独技,要么精力过人,要么你是万金油。大家才服,工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等级,有的人就是老工匠,有的人就是壮工,有的人只能当小工。当然,有的工厂是流水线生产,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主要是熟练工。因此他们经常频繁的辞退和招聘。

       我们想在本行业做的精一点,留下的技术骨干就多一点,代价也会高一点,同样,企业也能做的更久一点。

去年,我去日本呆了几个月,发现日本的工厂企业也有许多老人在操作机床设备,也有好多传统技艺和产品,失传,无人继承,政府,媒体,民间的有识之士,也在千方百计给呼吁,给予实际帮助。提倡匠人精神。日本的百年企业是很多的。一件事,一个产品,做一辈子,做好了,也不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年一小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