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小老总去看了一下某个专门加工制造单螺杆泵的工厂。厂长是70后,是从我们这个行业里跳出来自己干的,现在可以说是小而全,什么都是自己干,供产销一条龙,这使我想起有的企业自己办电镀厂。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吗?还是利益驱使?
我觉得,质量保证是关键。如果核心技术能够掌握,自己干全套,也不一定不
好。
工厂位于郊区的村级工业园里,长方形厂房,车间300平米。水电齐全,采暖自己解决。因为是南北向,阳光充足,车间温度不低,沿着墙壁,安装一个两吨的简易龙门吊车。进大门,右侧有两间成品库,左边是用货架围合的备件库,然后分别为装配台,划线台,机床3台,未完成的数控床两台。工作台,货架等。右边是自己改装的专业铣螺杆的卧式30机床,铸件成品库,然后是硫化罐,100吨压机,炼胶机,平板机。尽管我叙述的有点枯燥,但是在我们搞工厂的人看到的是一个流程。从设备布置就能看出是什么样的人在这里。
尽管我们刚刚到达时,没有让我们进去,可能人家要多少收拾一下,但是设备是不可能移动的,这样我们对于上述的工厂布置尽收眼底,说实话,我很佩服主人的布置,紧而不乱,产品分类明确,行程最短,货架围合,独成一体。便于管理方便操作。此时,我们认识了刘姐,也是我的老朋友吴厂长的干将,管了十几年的生产,怪不得工厂布置和流程有点面熟呢,刘姐干练心细,是厂长的好帮手。
再说该厂的某关键产品的质量,原来他们的母公司也搞过,恕我不敢恭维。而今我看到的G系列和EH系列的定子产品,外观规则,尺寸稳定,粘接牢靠。想不到他们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再细看他们的模具,虽然结构没有大的改变,但是他们加配置两块铝合金垫块,开了两条槽两个半圆,使钢拴锁紧,然后用平板硫化。提高了温度的稳定性。保持了足够的压力,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去吃饭的路上,我与小老总说:每个人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前进的轨迹,他刚刚起步,就要这样不走弯路,才能发展。作为我们要当朋友对待而不是竞争对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一家不错的酒店,主人盛情,我们实在,气氛十分融洽,提起现在企业的困难,颇有同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们责任心的下降,销售难,干活难,收不回钱更难。
这些年我也在研究企业发展的所需要的土壤和环境,最早深圳,后来苏州,上海松江不错,现在看来哪里都一样,天津滨海新区5000块一平米,就是我们参观的远郊小工厂,月租金也已经24块一平米,谁管这些事呢?反正人家要旱涝保收。如今干事难,不关门就算不错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