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钧瓷文化之旅,让我念念不忘锦丰源

标签:
收藏财经历史文化旅游 |
我对钧瓷最初是不喜欢的,不喜欢那种俗气的颜色和土气的造型。有一年郑州的师弟说:“师姐,我获得两个好的钧瓷瓷瓶,送给你一个。”我立马回复“不要,我不喜欢那种傻大粗笨的钧瓷瓷瓶。”师弟彻底无语了……
直到2018冬天,在神垕第一次看到钧瓷开窑。
那次神垕之行是参加神垕青年朱朝印的督窑官的一个挂牌仪式,和许昌市电视台主播钱汇丰及许昌市《古今琴院》古琴老师李帅一起携带古琴去为朱朝印的挂牌仪式助力,挂牌仪式的具体名字忘记了,只记得在仪式上见到很多神垕钧瓷重量级老师,我记得那天在展厅看到的精美钧瓷和印象里的钧瓷差异很大很惊讶,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细心观看。
那天挂牌仪式结束后崔松伟老师说他的锦丰源钧窑当天开窑,邀请大家去观看。钱汇丰、李帅和我都没有看过开窑,商量一下感觉时间还行直接随同大家一起去了开窑现场。
清楚的记得那天观看开窑的有钧瓷协会会长党经纬先生,还有南京一个媒体在拍现场做采访,因为是第一次看钧窑开窑,不懂钧窑的开窑规矩,不知道现场能不能拍照,在开窑仪式时新奇感和紧张感并存,私下准备悄悄拍几张照片留存纪念。第一件作品出窑时瞬间感觉惊讶,那美丽的釉色和简洁的造型完全不同于印象里的钧瓷那种“傻大粗笨”,那一刻用惊艳一词最合适,锦丰源钧窑这一出窑瞬间改变了我的钧瓷印象。
这次看开窑打开了通往钧瓷的那扇门,以至于后来每次到神垕,锦丰源钧窑都是要去一趟的打卡地方,对钧瓷的认识、学习、从锦丰源钧窑展厅开始,也是在锦丰源钧窑展厅完成的。锦丰源钧窑印象中不是很大型的那种,但是它的窑口有特点,作品有看点,传统和现代并存。别人看完钧瓷喝茶休息时我会一个人在钧瓷展厅边看边拍,感觉崔家钧窑的作品即是大气磅礴的,也可以小家碧玉的。也曾经很多次对朋友推荐说,无论你欣赏钧瓷或是收藏钧瓷,锦丰源钧窑你都可以做个优先考虑的地方。
我对钧瓷的体会和学习都是在锦丰源钧窑展厅单独拍摄时完成的。每次和朋友们一起来神垕看开窑,印象最深的就是观看开窑时面对出窑钧瓷时那一双一双惊讶惊喜的眼睛,抓拍出窑瞬间各种人物的表情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外地团体来看开窑,开窑游戏“赌瓷”环节,那位先生第一个下手,打开笼盔看到自己拿到的竟然是一个精品鹅颈瓶,过于惊喜兴奋,满场找人分享他的喜悦,拉着别人喋喋不休的指点人家看他那个鹅颈瓶,类似于“祥林嫂”般,跟踪他拍摄有二十分钟,那种惊喜中到处炫耀自己的鹅颈瓶的镜头十分有趣有料,有照片为证,哈哈,写到这里忍不住要笑一下。
回来后拍摄的照片会做记录配合文字发布分享钧瓷的瞬间精彩,久而久之,朋友圈的朋友到神垕游玩会提前联系我,咨询到锦丰源钧窑观看开窑的各种情况,无意之中,貌似在朋友圈成了锦丰源钧窑的代言人……
我了解的 锦丰源钧窑董事长崔松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神垕钧瓷艺术大师。崔老师为人朴实厚道,每次见面沟通钧瓷情况,都能感觉到崔老师做事踏实认真的作风,他话不多但句句诚恳,性格刚柔相济。源于对钧瓷的热爱,崔老师从业钧瓷多年,摸爬滚打闯出自己的风格,他即重钧瓷传统也勇于钧艺创新,作品即有钧瓷传统工艺的厚重,又有新工艺的融入亮点,已经形成自己的艺术灵气,他的作品大气、厚重、有自己的钧魂语言。
崔老师经常说:你可以多写写钧瓷,多用你的文笔帮我们钧瓷做宣传,让世界多了解神垕,多了解钧瓷;你多宣传我们神垕年轻一代的钧瓷匠人,把他们的作品分享出去,钧瓷,需要年轻一代的力量来加入来发扬光大……
我从这些话里看到一个钧瓷大师的胸怀和格局,愿意和他一起,为钧瓷、为钧瓷文化做些事……
这篇没有完全完成的文章赶在征文结束前紧急结束,收尾前想到春节前微信朋友圈的一个朋友说:在水中央老师,我这次在河南办事特意绕道到神垕去看了神垕老街和钧瓷,最后一路打听找到了锦丰源钧窑去打卡,完成了一次钧瓷之旅,你文章里的很多钧瓷图片我这次在锦丰源钧窑都看到了,钧瓷是如此美好,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话,不到神垕是感觉不到这些的。感谢老师分享钧瓷之美,我回去后准备组织亲友团在合适的时间来一次钧瓷朝拜之旅,再去神垕和锦丰源打卡,哈哈……
听完,我感觉那些所有为钧瓷写过的文字都特别有意义……
(作者: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