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现存最早、早大的砖拱桥花了100多万进行“外科手术

(2018-06-07 17:21:44)
标签:

文化

图片

历史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劵桥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河南省现存最早、早大的砖拱桥,它位于许昌市城南5公里的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湖办事处三桥村,呈南北走向凌架于清泥河上。6月4日,记者从市文物部门获悉,三劵桥整体修缮工程历经9个多月,已经完工重焕光彩。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三桥村,看到该桥两侧的树木、杂草、垃圾已经清除干净,修缮后三劵桥坚固气派,文物部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栏板、拱券和桥体砌砖,还用玻璃罩展示该桥保留下来的青石桥面,桥南、桥北都设有限高杆和限宽桩,不时有行人从桥上匆匆经过。据市文物专家介绍,三券桥是我省至今仍在通行的为数不多的古桥。

清泥河在明清时期是许昌至周口水陆交通要冲,该桥始建年代不详,《嘉靖许州志》、《许昌县志》中收录有该桥。据嵌于桥身东侧的碑刻记载,该桥重修于“大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三月初一”,由当地人吴梗率子孙重修,重修部分为桥面及两岸雁翅。

1987年,三券桥被建安区(原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档案记载,“三券桥分三孔,主次分明,中券大,两边券小。桥长22.5米,宽6.5米,主孔高3.2米,宽5米,次孔高2.6米,宽3.5米。桥面略呈弧形,用长方形青石板横铺而成,桥身全部用青砖砌筑,缝间嵌以铁件加固,以石灰为粘合材料,其中还似有其他掺和料,甚是坚固。”

市文物专家介绍,该桥中券西侧原雕有青石龙首,东侧原雕有青石龙尾,麟角宛然。据当地群众历代相传并结合明代桥梁构造推测,桥面两侧原有石雕栏板护围,栏板上应有精美雕刻。但从勘察该桥遗存的不带雕刻的石望柱、石栏板来看,三券桥在明代以后也进行过维修。

三券桥历经4个世纪,饱经风吹雨打,受损严重,桥上的望柱与栏板大多无踪,中券之上龙首、龙尾不见踪影,仅有少量石麟残存。桥南端受损严重,有一个宽2米、高2.5米的塌洞,券基、青砖也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坏,但桥体基本完整,依然坚固。

据河南省古建专家牛宁介绍,该桥是河南省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大的砖拱桥,桥体下部青砖砌法有元代特点,该桥的建造年代当在明代早期,也可能更早。

2017年7月,市文物、财政部门申请省级补助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共100多万元,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其进行整体修缮,加固桥体、补配栏杆、保护桥面、清理河道、砌筑护坡、增设保护标志,今年4月15日,三券桥修缮工程完成。省市文物专家认为,三券桥的留存,为研究古代桥梁、古代建筑及河流变迁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