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方案公布

(2018-06-04 14:36:09)
标签:

文化

历史

图片

情感

日前,随着灵井“许昌人”遗址新发现了距今约11.5万年的7件骨质软锤工具,“许昌人”再次引发世界注目,据说这7件骨质软锤工具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骨质工具。频频发现“国宝级”文物的灵井“许昌人”遗址现况如何,未来将怎样加以保护利用?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5月28日,记者采访了许昌市文物部门,了解到,为保护灵井许昌人遗址主要遗物出土点,灵井 “许昌人”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已经完成。

古人类从“石打石”升级到了“骨修石” 新发现的骨质软锤工具,主要用于制作和修理石器

中国古人类何时开始开发和利用骨质资源,一直是考古学家苦苦追寻的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中国境内是否存在古人类骨器的问题,学术界曾进行过激烈的辩论,但在以后的数十年中,有关骨器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据“许昌人”项目研究负责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介绍,灵井“许昌人”遗址新发现的7件骨质软锤工具,其中6件以食草类动物破裂长骨为原料,1件以鹿角为原料。这些骨质软锤工具的用途主要是制作和修理石器。

在骨质工具出现前,古人通常采用的是石器打制石器的原始办法,软锤工具的使用可以让石器刃缘更整齐,提高了石器利用率。

“此次‘许昌人’遗址骨质软锤工具的发现和研究,对长期存在的中国缺少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李占扬说,骨质软锤工具的发现,首次证明中国至少在距今11.5万年前就出现了石器技术上的革新和进步,表明当时中国古人类已经拥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被大自然支配的同时,很可能通过智慧创造出一个新的时代。

此前年代最早的骨质工具是发现于贵州旧石器时代晚期马鞍山遗址用于狩猎的骨质尖状器工具,距今约3.5万年。

“许昌人”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目前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建安区灵井镇西侧,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2005年发现以来连续出土距今10多万年前古人类头骨化石及相关石器、骨器等。遗迹点散布在灵井、王井、李井古湖泊汇聚的地方,分布范围约 200 多万,其中位于中部的王井发掘区出土文物颇丰,为目前所知遗址的核心区。

2007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发现了人类头盖骨化石,学术界认为这是研究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的重大发现,将其命名为“许昌人”。

2008年,灵井“许昌人”遗址被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考古发现被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灵井“许昌人”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4月,文物部门在灵井“许昌人”遗址又发现一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和其他个体的头骨碎片,被称为“许昌人2号头骨”。

截至目前,该遗址已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发现了45件人类头骨碎片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以及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集中出土,使灵井“许昌人”遗址成为1949年以来我国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遗址。

灵井“许昌人”遗址是中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也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目前,灵井“许昌人”遗址主要遗物出土点王井发掘坑处于完全暴露之中,亟待采取罩护类保护措施,从 2005 年发掘至今,遗址出土遗物 3 万多件,全部由文物发掘单位保存,保护区内尚无条件进行展示。

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位于遗址核心区 总建筑面积1080 ,其中遗址保护展示面积 880

5月28日,记者从市文物部门了解到,为了有效保护展示灵井“许昌人”遗址主要遗物出土点,在国家发改委的专项资金支持下,建安区文物部门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灵井 “许昌人”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并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项目位于遗址核心区即王井发掘区内,严格遵循十项设计原则:保护优先原则、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的原则、真实性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绿色理念原则、适度性原则、公益性原则、综合效益原则。

据市文物专家介绍,建筑设计吸取出土文物“灵鸟”的形象特征,三片曲线屋顶象征着三只灵鸟,同时暗示了“三泉”。屋面圜和的曲线也与冈麓和缓起伏的地貌形状相协调。屋顶建筑整体的流线形体则与遗址以“水”为中心的氛围相契合,突出了灵动的特征,建筑底座为墨绿色镜面大理石铺装的台阶,内部为钢框架支撑,层层叠叠,象征着一圈圈水纹,暗示古代这里曾是泉水汇聚的地方,同时防止地势凹陷带来的雨水内灌。底座与曲线屋顶,形成湖水之上灵鸟飞翔的形象暗示。

考虑到建筑建设在遗址之上,建筑结构选用轻型钢结构,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与钢梁结合布置,既达到“不触”遗址,又能为遗址遮风挡雨的功能。展示内容包括遗址发掘坑展示、重要遗迹与遗物出土点表面标识展示、出土实物及复制品现场展厅展示、考古成果展示、南入口历史水瓮遗迹展示等,总建筑面积1080 ,其中遗址保护展示面积 880 ,管理服务用房面积 200。建成后,广大文物爱好者就可以近距离领略“许昌人”的神秘历史文化魅力。

据悉,在国家、省级资金的支持下,2016年,文物部门已编制完成《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规划》,目前正在加紧编制《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