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部的大盘鸡,缘何如此地让河南人痴迷?

标签:
美食情感历史图片文化 |
大吉大利,晚上吃鸡。
这句网络流行语,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鸡在美食中的地位。
关于鸡的吃法有很多种,譬如烧鸡、白斩鸡、熬炒鸡、大盘鸡、黄焖鸡、土匪鸡、清炖鸡等等,各种做法的风味也是不一而足,各具特色。
个人的看法,鸡的众多吃法中,当属大盘鸡最为经典最为经济实惠,也最为男女老幼皆宜,让人百吃不厌欲罢不能了。
前几天的晚上,突然想起很久没有吃大盘鸡了。这个念头刚起,大盘鸡的麻辣鲜香味道便勾引得我口舌生津,饥肠辘辘。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驱车到南海街的一家名为西部来客的大盘鸡店门前,两个人点了一小份大盘鸡后,坐在门外的餐桌旁边玩手机,边耐心的等待美食。吃大盘鸡一定要耐心一点儿额,因为,鸡一定要炖熟炖烂才好吃的。
这家店的名字叫做西部来客,其实是河南餐饮公司推出的加盟品牌店。无论是哪里的,只要味道正宗就好,毕竟,咱吃的是味道嘛!
约莫10来分钟后,服务员端着一个十分好看的厚底大盘子走了过来,大盘鸡放在桌子上,细细观察了一番,嘿,酱红色的鸡块、白色的葱段、金黄色的土豆、翠绿的香菜叶等,把这份美食搭配得五颜六色的,品相上是十分悦目。夹起一块鸡肉品尝,脱骨,醇厚,后味悠长。
“嗯,不错,比原来我们吃的那一家好!”吃了一块肉后,妻如此评价道。
呵呵,自认为资深的吃货的我还没有发表意见,她居然抢了我的话头。不过,不得不承认,鸡肉的味道确实是不错的。
大盘鸡的做法或者说大盘鸡这道美食,起源于新疆。由此来讲,这家加盟店的品牌叫做西部来客,一点也不为过。
大盘鸡,通常是先炒后炖。做好后,皮焦肉烂的鲜美鸡块夹杂着青椒、红椒鲜亮的色彩,混合在汤汁中的土豆淀粉吸收了油腻,用筷子夹起宽且薄的面片在汤汁中搅拌几下,立刻被稠密的汤汁包围,放到嘴里麻辣鲜香,诸般滋味涌上舌尖。
这道菜,口感独特、味道新颖,既有西北人喜欢的粗犷豪气的辣味儿,又融合了老四川人为这疯狂的舌尖上的麻味儿,最后下的烩面味道却饱含了河南人的包容与厚道味儿。
大盘鸡好吃,但大盘鸡的来历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单是世面上流行的版本就有很多:有说是清朝左宗棠在新疆打了胜仗,用当地土鸡和辣椒做成美食犒劳三军,这便是大盘鸡的前身;有说是民国初年到沙湾避难的张师傅开了家辣子鸡店,制作方法独特,深受当地人喜爱,后来配上宽带面,用大盘盛上就成了大盘鸡;有说是路边饭店为了给过路司机开胃,用能刺激胃口的干辣椒和青辣椒同炒,解馋解饿,后来演化成大盘鸡。
较为权威的说法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农民李某在路边开了一家“满朋阁”饭店,擅长烹制辣子鸡块。一次,一个建筑公司的职工来吃辣子鸡块,虽然觉得味道好,但总感觉量太少,看到李某拿了只整鸡从后堂出来,就要他把整只鸡都给他们炒上。可是,炒好后的鸡块却没有那么大的盘子装,李某就用盛拌面的盘子盛上了,吃完后这群客人大呼过瘾,而邻座的客人们也纷纷要求来一份大盘装盛的鸡。
据说,起先店家把菜谱写在一块小黑板上,叫“辣子炒鸡”,后来越来越多的饭店开始推出这种用大盘子装鸡块的做法,大盘鸡的名声也就传开了。一时间,沙湾县城国道两侧,涌现出了许多“大盘鸡”餐馆。
来自西北的大盘鸡,带来了西北人的粗犷和豪迈。大盘鸡的特色,首当其冲就是大盘。也只有大盘,才能容下一只整鸡和各种烩菜。
大盘鸡的主菜其实是土豆。一说到土豆,想必老兵团人就会想起那个年代的一句顺口溜:“甘肃洋芋蛋,老婆炒鸡蛋。”
最后的那一根葱呢?当然非山东莫属,至于那句老一辈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在此说出甚为不雅,就不复述了。
小编引用舌尖上的中国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推荐理由:“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事物的理解,在不断尝试中寻找着转化的灵感。”
新疆大盘鸡正是吸收了多地区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的菜肴,它汇聚了新疆人豪爽的大盘、四川人泼辣的干椒、陕西人实诚的裤带面、河南人随和的杂烩、甘肃人淳朴的土豆,成为多民族多地区饮食文化的结晶。
一小份的大盘鸡,虽然是小份,但分量并不小。我们一男一女两个人,你一筷子我一箸的,吃得心满意足之后才将鸡肉块消灭干净。
“老板,上面!”
听到招呼后不久,饭店服务员端上来一碗煮熟的烩面倒进了大盘中,抄起筷子搅拌一下,烩面吸收了大盘鸡中汤汁,面筋道,味儿醇厚浓香,好吃,不觉中,又吃得多了。
哦,对了,补充一下,这家的烩面是用的光明路老烩面的烩面坯。
当然,在咱大许昌,好吃的大盘鸡还有很多,譬如杜家鸡、老狼大盘鸡、傻子张大盘鸡、芦鸡大盘鸡啊等,只是小编的水平有限,没有吃到嘴而不能描述其美味而已,还请诸位见谅啊!
最后,小编想按照套路点一下题:这只来自西部的鸡,竟然是如此地让河南人沉迷,几天不吃就想你!
咋样?
大吉大利,晚上吃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美食公众号许言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