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心肺复苏的“黄金4分钟”,就抓住了一半的生机!

标签:
健康图片 |
近日,网上一段催泪急救录音刷爆微博。武汉彭先生心脏骤停,妻子在120急救电话指导下对其做心肺复苏,为丈夫抓住宝贵生机。而在我国,心跳骤停院外急救成功率不到1%。如果在4分钟内做心肺复苏,约有一半人能救活。“像彭先生这样在院外用心肺复苏抢救过来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很多人都不会心肺复苏这种急救措施,错过了最佳抢救期。”许昌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护士长赵香玲说。
什么是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术有多重要?如何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冬季是呼吸心跳骤停的高发期,如何能够及时预防?12月6日,记者来到许昌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让专家教我们一起学习心肺复苏。
突发心脏骤停 “黄金4分钟”是救命时间
“急性心肌梗塞、溺水、触电、窒息、中毒、失血过多时,常会造成心脏骤停,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主要包括胸外挤压和人工呼吸。”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主治医师王正宽说,据统计,80%的猝死发生在家中,其中又以心脏骤停居多。如在发病4分钟内能开始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超过10分钟,救活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抢救事件中,有很多人都不能识别心脏骤停,因此害怕触碰患者,错过了最佳抢救期。”王正宽说,简单来说用一听二看三感觉判断。首先要拍喊伤病者,判断是否失去知觉;第二要看有无胸廓起伏等呼吸征象;第三用脸颊贴在患者口鼻处,感受一下有无气流。此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然后现场做心肺复苏。
“对猝死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业内一直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指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关键时期在心脏骤停之后的4分钟内。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王正宽说,人一旦无呼吸、无脉搏,大脑血液里的氧气只能维持4分钟,这是挽救生命关键时刻。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心脏跳动,使新鲜血液输送到大脑,人的脑细胞就会死亡。每拖延1分钟,脑细胞死亡率就增加7%—10%。心脏骤停大于4到6分钟,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大于10分钟,将导致脑死亡,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成为植物人。
一起来学学,怎么做心肺复苏吧
“心肺复苏主要包括胸外挤压和人工呼吸两个重要方式,缺一不可。细节很重要。”许昌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医师张燕峰一边说,一边与曾获得河南省职工区域技能大赛三等奖的陈佩佩一起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做了详细的心肺复苏现场模拟。
首先将“患者”仰卧在平地或硬板上,“我们先做胸外挤压,当有外伤(如骨折等)时,要小心搬动,保护好颈部,保持头、颈、躯干同时转动。”陈佩佩说,救护者一般站在或跪在伤病者右侧肩部水平。
1.位置: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http://p9.pstatp.com/large/12820002a1b89f049390
2.手法:双手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和指尖翘起,掌根贴于胸骨,以掌根为着力点。
http://p1.pstatp.com/large/12820002a1fb612c1f9a
3.姿势:上臂绷直,肩、肘、腕关节成一直线与地面垂直。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部前臂收缩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
http://p9.pstatp.com/large/127e00047bb8b8042876
4.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婴儿和儿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
5.频率:在伤病员两乳头连线中间与胸骨交叉处快速、用力按压,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钟。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减少按压中断。
“除了胸外按压,还得配合人工呼吸。”张燕峰说,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
1.病人取卧仰位,清除口腔异物。
http://p1.pstatp.com/large/12820002a2737329332a
2.采用仰头抬颌法,即左手手掌放在病人前额部向下压,右手食指和中指放在病人下颌正中向右侧旁开2cm的下颌骨处向上提起,使患者头仰30度,下颌骨和地面垂直,这样才能将气道开放。
http://p3.pstatp.com/large/127c0002ea303a75e09d
3.救护人站在其肩头的一侧,一手将患者鼻孔捏住,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将气吹入,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吸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做14到16次。
http://p3.pstatp.com/large/127c0002ea5d1a0b662a
冬季易发呼吸心跳骤停,发病前有征兆
“心脏猝死又称为呼吸心跳骤停,而心肌梗死是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病症,在冬季是高发期,这和温差大、天气突变、情绪不稳定有关系。”主治医师王正宽说,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今年入冬以来,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的心肌梗死患者多于往常,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够接诊5例。“室内外温差大,连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会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猝死率明显提高。”
“通过近几年观察,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最小抢救的一位患者只有19岁。”王正宽说,心脏猝死跟年龄无关,天气温差大、血压波动、情绪不稳定、过度劳累、长期酗酒、熬夜,都是诱因。
“发病前都是有症状的,大家能够提前预防。”王正宽说,前不久,市区一位28岁的患者因没有在黄金时段得到有效抢救而死亡。“年轻人不要仗着平时身体好而忽视了一些症状,或者经常熬夜、情绪激动、酗酒,这样会引起心脏猝死,而老年人有心血管基础病的,更应该注意定期体检身体、观察不适症状,做到提前预防。”
冬季常见病咋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主要是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即使中青年人,也可能突发心肌梗塞,引起猝死。
预防:
1.注意保暖。在供暖的房间内,出门前应先在门口打开门适应,避免直接出门刺激血管。
2.生活规律要稳定,尤其是有晨练习惯的人,应以上午10时以后或者下午为宜。
3.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
4.注意控制血压,经常测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兴奋或因生闷气导致血压波动。
呼吸道疾病
预防:
1.从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入手。经常锻炼,但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疲劳。
2.冬季室内空气需保持通风换气,避免室内滋生细菌和病毒。
3.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
4.遭遇雾霾天气或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场所时,最好戴上口罩。减少在公共场所的停留时间。
5.要保持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不熬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养成多喝水、勤洗手的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坚持早晨冷水洗脸、睡前热水泡脚。
(本文由杨佳倩撰写和拍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