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二十五磨豆腐,你可知道磨豆腐有多苦?

标签:
历史情感图片文化 |
一进入农历的腊月下旬,置办年货的事情便成为人们的一件大事,当然,所置办的年货大多与吃有关联。有民谣为证:“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gaga(音嘎嘎,意为贴春联);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扁食。”
过完农历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五就来临了,“二十五,磨豆腐”的事情理所当然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过年为啥要磨豆腐?
据网上资料说,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时至今日,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一种传说,称“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传说归传说,但“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其实,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但是,肉类对于穷苦的人家来说并不是承担得起的,所以他们就会选择豆腐,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
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在我少年时代的记忆中,每逢过年,家中都会磨一个大豆腐的。从泡豆、磨浆、点豆腐、压制等所有流程,均须家人亲历亲为,整个流程下来,能让人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人生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的个中滋味。
那时,一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村里开豆腐坊的那户人家家中就会特别的繁忙。因为凡是需要磨豆腐的人家都要在他这里借用全套的工具磨豆腐,当然,你只需给他交上三两块钱的费用即可。为了显示公允,主人家每天除了保证自己磨一个豆腐出去叫卖外,空余时间就会按照打招呼的先来后到顺序进行排号,排到谁谁就去磨豆腐,无论时间早晚。一天的时间内,大约能磨出三四个豆腐。
磨豆腐的人会提前一天拣豆、泡豆,一般情况下泡发十多斤的黄豆就能磨出一个几十斤的豆腐。
磨豆腐流程中最让人为难的一道程序就是磨,其难度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收回磨豆腐的想法,只能花钱从卖豆腐的主人家中买十来斤豆腐过年了事。村里豆腐坊用于磨豆腐的石磨是那种大盘红石磨,人力推磨十分费力,必须使用牲口拉磨方能磨出一个豆腐的豆浆。那时,我的家中饲养着一头毛驴,每逢年底磨豆腐的时候,左邻右舍就会来借牲口磨豆腐,母亲也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但是为了保证毛驴不被累坏,母亲定的规矩是一天只准磨两个豆腐。因为那个时候,这头毛驴是家中最值钱的物件,它的价钱足够一家人下力挣一年的时间了。
磨豆腐的时间常常在夜间,因为每天下午,豆腐坊的主人要自己先磨一个豆腐以备明天早上出售。磨豆腐时,将毛驴牵到磨道里套好,用一条破布蒙上驴眼,将泡好的黄豆堆放在磨盘上,磨盘的中间有一个圆孔,磨盘正上方悬吊着一个瓦盆,底部一圆孔内插着一根高粱杆,盆内盛满了清水。一切准备就绪后,“嘚”地吆喝一声,毛驴便拉着磨盘转开了圈。盆内的清水则顺着高粱杆流在石磨中间的圆孔周围的黄豆上,黄豆通过圆孔不断地向下滚去。少顷功夫,白色的、黏稠的豆沫便在石磨上流淌出来,滴进石磨下面的大铁锅内。
黄豆全部磨完后就需要进行过滤,将豆渣与豆浆分离出来。豆腐坊内有一台用泥胚垒砌的四方大锅台,锅台上放置着一口口径约有两米多的大铁锅。铁锅上方吊着一个用两根木棍钉成的十字架,一张四四方方的滤布的四个角分别系在那两根木棍的两端,形成一个大的滤斗。过滤时,两个人站在锅台上分别抄着木棍的两端,一个人用水桶将豆沫倒进滤斗内后,便不停地上下左右地晃动滤斗,乳白色的豆浆便通过滤布的细孔流淌到下面的铁锅内。
等所有的豆沫过滤完,大铁锅内也就盛满了白色的豆浆。这时,就开始烧火了。我们常常烧的是花柴(棉花的秆,我们老家叫花柴)和烟杆(烟叶的秆),烧开这样一口大锅内的豆浆,一般需要满满一架子车的柴火。随着一根根花柴或烟杆填进炉膛内,红红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并通过炉膛映红烧锅人的脸庞。
豆浆烧开后用盆或桶之类的工具起到旁边的一口大缸内后,就进入了磨豆腐最关键的一步——点豆腐了。这个过程需要两个人默契地配合进行,一个人手持木浆在缸内快速地上下翻搅豆浆,一个人则手端着一盆酸浆水徐徐倒入缸内。木浆翻搅的速度要快、要深,酸浆水的倒入要适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随着木浆的不停翻动,缸内的颜色逐步发生变化,碎碎的豆花悬浮在浅黄色的豆浆水中,再停片刻,豆花便凝结成一块块的。至此,豆腐便点成了。
这时,一个用荆条编织成的大筐内早早地铺上了一条干净的滤布。点成的豆腐花用大马瓢舀进筐内后,用瓢底推平,再将滤布的四个角对折系紧。筐被抬到室外的一个排水流畅地地方放平后,用一平展的木板压豆腐筐上,木板上再压上两块大石头,藏在豆腐中的水分就会被挤压出来。
至此,整个磨豆腐的工序便进行完了,但磨豆腐的人也往往累得顾不上吃一口热豆腐,回家倒头就睡了。
过年时,家中磨了一个大豆腐,这个年必是富足的年。油炸豆腐片、豆腐丸子往往是成筐地,还有豆腐渣也足够吃好长时间了。通常情况下,一个春节吃不完的豆腐还可以腌制成豆腐乳,当成我们上学时带的咸菜吃。
“豆腐足了,这一年就有福了。”这是奶奶常常说的一句话。其实,那个时代,过年基本上买不了多少肉,人们也只有靠豆腐来享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