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致使年轻力壮的丈夫瘫痪在床。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和困难重重的家庭,11年来,妻子王凤珍不离不弃,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好妻子照顾瘫痪丈夫11年不言弃

王凤珍为丈夫活动腿,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盛海宽瘫痪了11年,王凤珍不离不弃照顾了11年。
“他每天拉屎尿尿都是在床上,吃饭喝水还要让人伺候,要不是她,他早就活不到今天!”
“她每天既要忙地里的活,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他,要不是她,这个家早就没了!”
在襄城县汾陈乡王梦寺村,提起盛海宽和王凤珍夫妇,村民们无不为这个家庭的不幸而叹息,无不为王凤珍11年照顾丈夫的事迹而感叹。
一场变故:“俺家的天塌了!”
11月9日上午,秋日阳光洒进王梦寺村一处临街的农家小院内,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了些许暖意。小院内,妻子王凤珍掀开塑料布,让经历了10余天阴雨天气的红辣椒晒晒太阳。三间破旧的小瓦房的堂屋内,48岁的盛海宽趴在一张小竹床上,抓起一把辣椒秧,将一颗颗红红的辣椒摘下,放进床前的一个纸箱内。

2000年4月28日,对盛海宽夫妻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进了梦魇一般的生活。
此前,已经有了一儿一女的盛海宽夫妇在村民的眼中应该是一对幸福的夫妻。儿女双全,吃苦耐劳的丈夫盛海宽在一家砖窑场打工干活,挣钱贴补家用;妻子王凤珍料理家务,下田干活,照顾孩子,样样都行。
那天,盛海宽驾驶着一辆用四轮拖拉机改装成的翻斗车在窑场干活。在跑了几趟后,他发现刹车气泵的气管有点漏气,遂停下来修理。由于气管在车厢的下面,他便将翻斗升起来,拿着扳子蹲在下面拧紧螺丝。当他紧完螺丝刚想爬出来时,翻斗突然降落了下来,重重地砸在了盛海宽的腰上。疼痛,顿时占据了他所有的意识。看到这一幕的工友急忙跑过来合力将翻斗抬起,将盛海宽拉了出来。被拉出来的盛海宽连忙用手去掐自己的大腿,没有一点儿感觉。这时,盛海宽的脑海中立即涌出了不详之感。
随后,盛海宽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医生告诉盛海宽,他的腰椎被砸断了,腰部以下的肢体完全失去了知觉,他的下半生只能躺在床上度过。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天塌了。”闻讯赶到医院的妻子王凤珍,看到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听到医生的话语,顿时瘫坐在了地上。那时,他们的女儿才12岁,儿子7岁。
瘫痪丈夫:“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
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月后,盛海宽便出院回家了。此时,他已经花费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并欠下了亲戚、朋友10000多元的债。出院后,抱着一丝能让丈夫重新站起来的希望,王凤珍拉着盛海宽先后到多家医院求治,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无奈,他们便放弃了治疗,回到了家中。
由于常年在外奔波治病,家中的房子也因无钱修葺而面临着倒塌的危险。2001年,盛海宽的二叔看到他一家的困境,遂让盛海宽夫妇搬进了他闲置的老宅中生活。

自此,带孩子、上地干活、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让王凤珍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早上起床,王凤珍将盛海宽的屎尿端走倒掉后,再帮助丈夫翻翻身,活动活动双腿,洗洗脸。等丈夫吃完饭,将茶水放在床前后,便匆匆地到地里忙活起来。中午,她急匆匆地赶回家中为丈夫做饭后便再次返回地里管理庄稼。晚上,再帮助丈夫翻一次身后,便洗洗涮涮地忙到半夜。农忙时,为了赶农活,王凤珍有时回家做饭晚了,盛海宽便一直忍着。每当这时,王凤珍总是担心丈夫会不会为此怪自己,可盛海宽每次都是轻声地安慰着妻子,让她别着急,别为他担心。“我整天只知道吃喝拉撒,啥活也干不成。而她为了干活也饿到那时候,我咋能怪她啊!”
“前几年俺俩也怄过气。”盛海宽说,刚开始时,每当他看到妻子有些农活干得不及时,或者不好时,躺在床上的他心里着急,也吵过妻子几次。可每次看到妻子坐在旁边掉眼泪,他便也陪着哭了起来。
2002年,盛海宽夫妇在家中开了个小杂货铺。说是一个杂货铺,其实根本就不像。王凤珍骑着三轮车到汾陈乡批发了一些小孩儿吃的和玩的东西以及日用品摆在家中,批发几条香烟放在丈夫的床前,村民有需要的话就自己去拿,而后将钱递给盛海宽。“俺不是图赚钱,就是想有个人经常来和他说说话。”王凤珍说,她经常在地里干活,丈夫一个人在家中很无聊,她就想了这个办法。为了陪盛海宽解闷,很多村民有事无事地走进盛海宽的家中,买一点自己需要的东西,陪盛海宽说几句话。今年的一天,村民盛金有去陪盛海宽说话时,他随身带的一个蝈蝈欢快地叫了起来。盛海宽便说:“把你的蝈蝈给我吧!”听到这话,盛金有二话没说便把蝈蝈递给了他。自此,蝈蝈的欢快的叫声便时常给他带来一丝快乐。
“难不难,这日子过着可真难啊!”回想起瘫痪在床11年的日子,盛海宽说:“要不是她,我早就活不到今天了,就是不病死也饿死了!”
坚强妻子:“俺不想让孩子没有家!”
盛海宽瘫痪后,和丈夫同岁的王凤珍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丈夫看病吃药需要钱,两个孩子上学需要钱,种地买种子和化肥也需要钱……没有经济来源,王凤珍就没日没夜地在地了操劳,力争多挣点钱维持这个艰难的家。
2008年,王凤珍从村民手中承包了7亩地,加上家中原有的4亩地,她一个人种了11亩地。每天早上起来,她便匆匆地赶到地里忙碌起来,为的是多打点粮食多卖点钱。见村里有人种红辣椒能多卖钱,今年她也种了5亩的辣椒。收辣椒时,家中没有劳力,也没有机械。她就用人力三轮车一车一车地往家拉,一连拉了五六天、40多车的辣椒。满指望能有个好天气,等辣椒晒干后卖个好价钱。谁知刚把辣椒收回来,天就下开了雨。
王凤珍说,有时农活忙不过来,亲戚、邻居抽空就帮一把。赶到农忙时,就雇人干,虽说是雇人干活,但工钱都是欠着的。提起这事儿,王凤珍说,几乎每个亲戚,每个村民都帮她们干过活,可工钱到现在都是一直欠着,“这笔人情债,俺不知道到啥时候能还清?”
王凤珍告诉记者,她们家现在还有3亩地因为没有钱犁地和买化肥,麦子一直没有种上。“现在季节也过去了,只能等明年再说了。”
为了节省开支,11年来,她和丈夫几乎就没有买过新衣服,都是亲戚和邻居送的旧衣服。说着,她拉着身上的衣服对记者说:“我这一身衣服,里里外外都是人家送的,俺也不嫌赖,只要暖和就中。”


刚开始那几年,也有亲戚和村民劝好心她趁年轻再走一家,可她总是默不作声。“俺不是没有想过,可一想到俺的两个孩子俺就……俺不想孩子没有个家啊!”王凤珍说,“虽然丈夫瘫痪在床,可毕竟是个大活人啊!”她真不敢想象,没有人照顾,丈夫会咋样。
就这样,面对忙碌而困苦的生活,王凤珍坚持了11年,用她柔弱的双肩坚强地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晴空。
患难夫妻:“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由于经济困难,女儿和儿子都是初中没毕业便退学了。如今,23岁的女儿在广州打工,18岁的儿子在郑州一家饭店内当学徒。两个孩子在外打工都很节俭,把省下来的钱寄回家贴补家用。
王凤珍说,现在两个孩子都能挣钱了,村里也为她们夫妻申请了低保,每季度也有几百元的低保费,再加上她还种了10来亩的地,每年也有几千元的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不过,她最担心的还是儿子的婚姻问题,因为儿子现在也长大了,该给儿子建房子、娶媳妇了。
提起孩子的事情,盛海宽就不由得抹起了眼泪。“俺最担心的就是儿子找不到媳妇。”
听着丈夫的话,坐在一旁的王凤珍顿时掩面而泣。随后,王凤珍擦了擦眼泪,仰起头说:“不想那么多了,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只要咱努力,相信这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中午时分,记者采访结束时,王凤珍走出房门,在院里开始忙碌起来。这个不大的农家小院内,堆满了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猪圈内喂养着的一头白猪仿佛看到了王凤珍的身影,用力拱着猪圈门并“哼哼”地叫了起来。整个小院在秋日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
“一个女人家照顾丈夫11年,真的不容易!”街上,在秋日下闲聊的村民们在为这个家庭的不幸而唏嘘的同时,也为王凤珍的11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瘫痪丈夫的事迹而感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