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曲葫芦丝唤起妈妈久违的笑

(2010-07-23 10:53:02)
标签:

杂谈

年逾七旬的母亲患病后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弟弟又因工作难以长期床头尽孝,55岁的她毅然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5年来,市民李占先孝女情怀感动邻里。
一次偶然机会,她听说葫芦丝的声音有利于偏瘫病人脑细胞活力的恢复,从没接触过乐器的她便买来葫芦丝,自学苦练,终于吹响了第一支乐曲《妈妈的吻》。这一吹,竟然吹出了母亲久违的笑容。

 □记者  杨佳倩 实习生 王晓芳/文 周末摄友 黄玉栋 赵东海/图  

一曲葫芦丝唤起妈妈久违的笑

  

母亲患病
她日夜侍奉在床前
7月16日上午,记者走进市区劳动路一家属院李占先母亲的家中时,李占先正细心地为母亲洗脸。闻听记者的来意,她平淡地说:“这都是儿女们应该做的。”
2005年9月,李占先70多岁的母亲突然病倒了,医生诊断说,母亲是突发性脑梗塞,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同时还有肾病、高血压、长期便秘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多种疾病。
在病魔的侵蚀下,一向坚强的母亲偏瘫了,说话和肢体活动都很艰难。在母亲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李占先便日夜守护在医院病床前,精心地侍奉着母亲。但母亲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并处于休克状态。生命危急时刻,医院建议转到省会医院进行救治。转院治疗需立刻行动,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不巧的是,当天晚上医院的救护车全部派了出去,想调用救护车送母亲到郑州,短时间内很难解决。见此情况,心急如焚的李占先找到值班院长后,“扑通”一声便跪在地上,声嘶力竭地说:“救救俺妈,救救俺妈!”见到李占先这个意外的举动,医生们连忙将她扶了起来,并开始打电话协调救护车和郑州的医院。
当天晚上,母亲被送到郑州的医院后,不巧的是医院的重症病房紧缺,她便哀求医生哪怕是住走廊都行,只要能救治母亲。但是医生说什么也不肯收,因为重症病人如果不在重症室,得不到很好的监护,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很难预料。于是,她便跟随查房的医生,医生走到哪个病房她也跟着去,一路跟随,一路哀求,终于感动了医生。
就这样,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却落下了偏瘫和说话困难的后遗症。
母亲出院回到家中后,李占先回到自己家中简单地交代了一下后,便回到母亲家中,一直守护着母亲。她说,母亲身体好的时候没有享福,现在病了,她不想让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每当看到母亲痛苦的样子,我就泪流满面,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母亲好起来。”
李占先也是一位母亲,有丈夫和孩子,两个孩子均已长大成人,丈夫也退休在家。面对李占先的行为,她的丈夫和儿子都特别支持,每周7天时间,李占先要守在母亲身边6天,只有一天的时间在家中料理一下家务。
由于母亲长期便秘,经常排不出便,医生开了一些通便的药,可是李占先一看大都是对母亲其他疾病有危害的,各种病之间相互矛盾。由于消化道容易出血,灌肠的方法更是不能用,这可急坏了李占先。于是她就四处打听一些有利于身体的食物疗法和一些土法子,结果效果十分好,母亲可以时不时地排便了。
有时候母亲大小便失禁,总是会把大便拉到裤子上,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担心的眼神看着李占先,像做错事一样。每当这个时候,李占先都会笑着说:“妈,太好了,你能正常排便说明病好多了。”每次说完,母亲都笑了,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看着她。
由于母亲长期坐在轮椅和床上,因此老年人很容易生褥疮。于是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李占先每天都为母亲擦洗,勤换衣裤,5年来,母亲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精心照顾
她写下病情资料10余本
母亲瘫痪后,最怕的就是不运动。开始时,李占先抽空就为母亲按摩,帮助母亲活动肌肉。时间长了,医生建议说还是尽量让母亲自己多活动活动。由于长期卧病在床,母亲的心情很烦躁,无论李占先怎么劝说,母亲就是一动不动。
一天,李占先再次劝说母亲时,烦躁不安的母亲突然一巴掌打在了李占先的脸上。这一巴掌顿时让李占先又惊又喜,遂一下子跪在了母亲床边,泪如雨下地说:“妈,你打我吧,只要你心里好受点,你就多打我几下吧。这样对你的身体有好处!”见母亲眼神渐渐缓和了,李占先接着说:“妈,我知道你是最疼孩子的,咱起来活动一下吧,等你能走路了,我搀你下楼逛街去,你不是早就想到街上逛逛了吗。妈,我求求你了,你就动一动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终于开始忍着病痛坚持做一些小运动,伸伸腿,抬抬脚……时间久了,母亲能坐起来了,并能在李占先的帮助下每天完成20个身体上的小运动。

在1500多个日日夜夜中,李占先在照顾母亲的同时,每天坚持查找资料,抄写有关治疗母亲病情的方法和偏方。有时候,无论到医院给母亲开药,还是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和母亲病情有关的治疗方法和药方,就随时记录下来,没有纸张的时候,就捋起袖子将资料写在胳膊上,回家后再进行整理,常常是整个胳膊上写得密密麻麻的。每次带母亲去看病,她都在一边仔细地听,一边认真地把医嘱记下来。回到家中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为母亲用药,并对母亲每次用药后的情况记录下来。母亲病情各方面有好转了,李占先要找原因,这是需要找有利于母亲病情的原因;母亲病情不好了,她更是找原因,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病情严重。
5年来,李占先在一个本子上记录下,从母亲每一次的血糖指数、血压,甚至连每次母亲什么时候排便都记录得一清二楚。时间久了,李占先养成了速记的本领,无论看电视还是听广播,只要是有关于母亲疾病的资料,她都能快速地记下来。就这样,李占先熟悉了所有与母亲病症有关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对母亲的疾病控制得也比较好了。
不仅在用药上,李占先在饮食上也特别留意与母亲病情有关的食物。好几个本子上,李占先都记着一些有利于母亲疾病的食物,总是变着花样给母亲调理膳食。大到主食,小到水果、蔬菜,李占先总是先了解这种东西的成分是否对母亲的病有不好影响,再让母亲食用。李占先平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遇到对母亲有利的水果、蔬菜总是不问价钱给母亲买来吃。
5年下来,她平时对母亲这几种疾病记载的资料就有十几本,膳食搭配也有好几本,用她的话说,这些东西都是她的宝贝。说到这里,李占先深情地看着母亲说:“我十分感激我的母亲,为了她我才发现我有这么大的能力,为了她我才克服了种种困难,学会了这么多知识,母亲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
苦练吹葫芦丝
音乐换来母亲的微笑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占先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说,音乐能够刺激病人的大脑神经,使其产生新的脑细胞,对老年病人恢复有一定好处。
看到这篇文章后,李占先这位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不懂一点乐理知识的妇女,居然借来了一把吉他,尝试着弹奏,结果发现吉他并不被母亲所喜欢。再次查阅资料后发现,葫芦丝的声音比较柔和、优美,长期听葫芦丝的声音能够让人心情好。遂花钱买来葫芦丝,并在母亲面前先试着吹响后,看到母亲并不反感后,便决定练习吹葫芦丝。
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一个55岁、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妇女来说,却是十分困难。于是,李占先找来乐谱,并找人教她识别音符等基础知识后,便开始了勤学苦练。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李占先吹奏出来的声音不成调子,特别不好听。为了不影响邻居,李占先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拿着葫芦丝和乐谱走进西湖公园的一个角落处,对着乐谱独自练习。练习一两个小时后,便赶回家中照顾母亲起床。
那一段时间,李占先可谓是曲不离口,就是在来回的路上也默默地背着乐谱。时间一长,李占先在公园独自练习吹奏葫芦丝的行为,引起了许多在公园内晨练人的关注,他们看到李占先这么大年纪了,还在苦练吹奏葫芦丝,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一天早上,李占先正在练习时,有热心人上前询问她练习吹葫芦丝的原因。“我是为了我的妈妈!”当李占先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自己苦练葫芦丝的缘由后,周围不少人都为她的孝心而感动不已。
此后,每当李占先在公园内练习时,时常有晨练者静静地陪在她的身边,静静地听着她吹奏出的并不熟练的乐曲,并有通晓乐理的晨练者不时地对她的吹奏指点一二。就这样,李占先吹奏葫芦丝的水平日渐进步,而她也被晨练的人们善意地称为“吹葫芦丝的女人”。
终于,李占先的第一首曲子——《妈妈的吻》练成了。带着激动的喜悦,李占先第一次在母亲面前吹奏起来,婉转、悠扬的乐器在这个家中第一次飘荡起来。母亲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吹葫芦丝,听得是那么用心,李占先的心情也随着乐曲飘扬起来。就在这首《妈妈的吻》吹奏完毕的时候,李占先猛然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好久没有展现的微笑。随后,母亲艰难地吐露出了两个字:“好听!”
看着母亲的微笑,听着母亲的赞许,李占先顿时放声哭了起来。因为,自从母亲生病后,她从没有见到过母亲这种亲切的微笑,从没清晰地听到过母亲的话语。
就为了母亲这句话,为了母亲的微笑,李占先更加努力地练习起了葫芦丝,一有时间就吹奏葫芦丝。渐渐地,母亲已经离不开这优美动听的葫芦丝声音了,每到休息的时候,母亲总要在柔美的乐声中渐渐入睡,脸上总是带着轻松的微笑。
母亲身体好转的时候,李占先便在傍晚时分,推着坐在轮椅上母亲来到西湖公园的河畔,女儿用心地吹着葫芦丝,母亲则坐在轮椅上注视着女儿,静静地听着悠扬的乐声。这对母女的身影,也成为了西湖公园内独特的一道风景。
为了让母亲练习吹气和吸气,她买来一支口琴,放在母亲的嘴边吹,看到母亲对口琴并不是太厌烦,李占先便坚持让母亲吹口琴。而每当母亲吹口琴的时候,李占先则拿起葫芦丝吹奏起来,母女二人一起演奏起人间最动人的乐曲。
孝心母亲
儿子心中的英雄
身为妻子、母亲的李占先,5年如一日地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而忽略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她的行为是否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呢?记者在采访时,李占先的丈夫说:“对妻子的做法只有两个字:支持!”

李占先的丈夫吴广有是一名退休工人,提起妻子对其母亲所尽的孝道,吴广有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他十分支持妻子的做法。在妻子为了照顾母亲而忙碌的日日夜夜里,每当看到妻子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中,他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担心妻子为了照顾母亲而累垮自己。为此,他在家中总是将家务活早早地料理完,并抽空帮助妻子照顾岳母。每当妻子回到家中,从来不让她干一点活,而是轻轻地说一声:“你累了,休息休息吧,家里有我呢!”当李占先遇到委屈的事情后,吴广有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慰她:“不要难过,你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当提及是否会计较李占先顾家少时,吴广有坦然地说:“我心疼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怪她。她的这种做法是儿女们的榜样啊!”
李占先有两个弟弟,一个在许昌工作,却因为工作忙碌而很少有时间照顾患病的母亲;另一个是军人,常年在外工作,想尽孝却忠孝两难。正是他们的好姐姐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使两个弟弟放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说起姐姐李占先,大弟弟李德军感叹地说,二姐怕我们兄弟二人影响工作,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寻求多方努力,使母亲的病情没有加重,长期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也为老人感到荣幸,因为她有个十分孝顺的女儿。
二弟弟李德营在电话中接受采访时说:“家中有个牵挂自己的妈妈,真好。而这一切都是姐姐李占先的功劳!”他说,是姐姐数几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才让母亲活到今天,并且身体渐渐在恢复。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可我认为,这是姐姐的奇迹。
由于李占先的儿子吴博在上海,他通过电子邮件寄来了这样一封信,名字是《我的英雄》。信中这样写道:5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段不算太长的时间,可对于我的母亲来说却是那么不平凡,其中许多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说实话,照顾病人难度系数并不大,但难就难在持久性和细心度,在这两点上,母亲做得非常好。因为我也曾经照顾外婆,实在是很费力气,即便是上厕所这样简单的事情,都能把我累得满身大汗。1500多个日日夜夜中,母亲为外婆喂饭、翻身、擦洗、照顾她上厕所等,这一切常人觉得稀松平常的小事,母亲却付出了很多很多。我想对妈妈说的是:“加油母亲,儿子永远支持你,永远爱你。在我心中你永远都是我的英雄!”
朱华是李占先母亲多年的邻居了,说到李占先孝敬父母的事情,她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个姐是个好人,我感动啊!”邻居多年,李占先的行为她都一一看在眼里。“她是一个有包容心、有孝心、有耐心的人。”
      在照顾母亲的这5年里,李占先认为,能够孝敬母亲,是她的福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