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昔日一堂公开课上,青年女教师脚上的高跟鞋卡进木质讲台的缝隙中难以拔出,在其尴尬的同时,也让全校老师为学校的教学环境自惭形秽;而今校院精神文化与人文内涵相互辉映的优美环境,让他们自豪不已。
昔日教学环境简陋、教学质量低下,让学子们望而却步;而今,一个个被称作“差生”的孩子在这里完成华丽转身,走进重点高中深造并成为莘莘学子中的骄傲。这让辛勤园丁引以为豪的同时,也引起众多学生家长的关注。这一切源自——六中的嬗变。
女教师的鞋跟被卡在讲台缝隙里,这件事被外人看做一个笑话,却是六中老师们永远难以忘记的尴尬
位于市区运粮河畔的市第六中学,始建于1964年,1966年建成并开始招生。由于受当时办学条件的限制,学校的校舍非常简陋,面积仅有9亩,教职工仅有30余人,房舍全部为单层的瓦房,校园内坑壑相连,且没有操场。虽然当初选调的老师多数是我市的名师,但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学校的生源并不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职工们团结奋进,步步耕耘,潜心施教,使得学校在各个方面扎实前行。
1972年,为解决没有操场,学生体育活动难以进行的现状,学校教职工开始肩挑车拉,运土填平了学校内的坑壑,平整出了一个操场。10年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该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校园面积达到30余亩,教师60余人,并拥有了初中12个班、高中6个班的教学规模。到1986年,该校的第一栋教学楼终于拔地而起,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虽然如此,学校的硬件设施依旧不尽如人意。
校长郑春六在介绍学校发展情况时说,他2003年到学校任职后听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末,学校的一个年轻女老师因为教学成绩优秀,被教育部门选定为全市老师上一节公开课,而公开课的地点就在六中的教室内进行。上公开课的当天,这位年轻女老师刻意穿上了平时很少穿的高跟鞋,走上讲台,面对来自全市各个学校的数十名老师开始讲课。课讲到一半时,台下听课的老师发现,这位女老师不再向黑板上板书讲课的重点,而是站在原地不动地进行讲解。直到公开课结束,听课的老师陆续离开课堂后,这位女老师才弯腰将卡在木质讲台缝隙中的高跟鞋用力拔出来,眼含委屈的泪水离开了教室……
“当时,这件事被外人看做一个笑话,却是六中老师们永远难以忘记的尴尬。”郑春六说,从此以后,全校教职工为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质量加倍努力着。现在,在全校教职工的努力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学校的环境大大得到了改善,学校占地34亩,有2栋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办公楼,建筑面积达10200平方米。办学条件也日趋完备,教室全部安装了空调和多媒体设施。设备一流的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和4个多媒体教室,许昌市网络实验室,高质量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室内体育活动室、专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形体室等一应俱全。校园内绿树成荫,四季芳菲,洁净的活动场地,标准的羽毛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分布在校园内。
数十年过去了,经过全体干部和教师的不懈努力,六中初中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已成为市区西南区域最好的初中学校。
在老师的QQ里,一名学生看完王晓慧的日记后,在她的空间里这样留言:“老师,看完您的这篇日记,我流下了2010年的第一次眼泪。”
“忘不了,临别前思雨、梦航紧紧一抱,让我泪流满面;忘不了,临别前雅惠轻轻的一句‘老师我不想走,我舍不得你’让我泪眼婆娑;忘不了,韬元临走时轻轻地一拥、紧紧地一握手,让我难舍难分……”这是班主任王晓慧6月27日在QQ空间中写下的一篇题为《毕业了》的日记,日记虽然只有八九百字,但字里行间饱含了一位老师对学生们的依依不舍和殷殷希望。一名学生看完王晓慧的这篇日记后,在她的空间里这样留言:“老师,看完您的这篇日记,我流下了2010年的第一次眼泪。”
“学生毕业的日子,也是他们人生的新起点,作为老师,我应该祝福他们,却充满了离别情绪。”7月5日,回忆起学生毕业的情景,王晓慧老师说,与孩子们相处了3年的时间,亲眼看着学生们从一个懵懂孩子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心中确实是依依不舍。其实3年的时间,她早就将孩子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看待。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时间,让她看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让她品到了成功的滋味。“莫愁前路无知己,许昌六中是你家!期待你们成功的喜讯,永远祝福着你们!
”这是王晓慧对孩子们的期待。
郑春六说,近几年来,学校形成了“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人为本,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从细、实、恒入手,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达到了差生变优生、优生更优秀的效果。
陈斌,一个从六中毕业却让老师们念念不忘的典型学生。2006年,刚上初二的陈斌因为与老师发生矛盾并动手打了老师,被原来的学校开除了。为了给陈斌找一个能接收他的学校,陈斌的父母可谓伤透了脑筋,求了不少人。后来,通过熟人的介绍,陈斌被送到了六中。到校后,陈斌被分到了初二的班级中。让人没想到的是,刚上了一节课,陈斌便将课桌搬到了初一的教室内。当时的班主任马娇梅发现后,遂与陈斌谈起了心。陈斌将自己以前的经历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马老师。他说,以前他是一个坏学生,处处不受人待见,而来到这个学校后,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嫌弃他,而是处处尊重他,让他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自己就想从头开始学习,于是就做出了这样的举动。没多久,陈斌以前的陋习慢慢地就暴露出来了,自由散漫、上课小动作不断、作业不按时完成等。2006年11月的一天中午,在办公室内的火炉旁,马老师与陈斌围炉谈心,谈家庭、谈学习、谈理想。一个多小时后,陈斌主动说:“老师,我的毛病多,你就让我管纪律吧,这样我会慢慢地变好的。”他的提议当即就得到了马老师的支持。在担任纪律管理员期间,陈斌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同学们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很快,不但他自己的毛病改掉了,班内的纪律也更好了。
随后,陈斌被推举为班长,学习成绩也从原来的后几名一跃成为前三名。陈斌的变化,学校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鼓励更多的学生勤奋学习,学校让陈斌在全校的升旗仪式上,以演讲的形式向全校师生讲述自己从差生转变成优生的经历,并以此号召全校同学们好好学习,以报父母和老师的恩情。2008年,陈斌被评为市级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并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
“我们六中的老师都是很棒的!”说起教学,该校语文教研组一位老师说,六中有不少底子薄、素质差、习惯坏的学生,“对付”这样的学生,要比“对付”听话、懂事、爱学习的好学生付出得很多,但就是这样,学校里有不少“浪子”学生,被老师们教育引导到了学习的岸上。“你想想,连坏学生都‘收拾’得了的老师,水平能差到哪儿去?”
其实,这位老师看似说笑的话,在六中大门口的学生光荣榜上就得到了证实。当你站在光荣榜上念着一个个考上重点高中学生的名字时,还会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产生怀疑吗。据统计,2008年,该校参加中招考试的100多名学生中,有55名学生考入市重点以上的高中学校;2009年考入市重点以上高中学校的学生有88人,升学率达到67%。
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贯彻课改精神时,六中的老师们充分领会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师生互动,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地理课在个别学校中被认为是一门副科,教师教学不用心,学生听课不在乎,而六中的做法却不一样。六中的地理老师宣春花提起这门课时,向记者叙述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是发生在一次公开课上。不过,在说起这件事情前,还是有必要先介绍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名字同样被六中的老师耳熟能详,他就是现在初二班的学生王亚飞。
王亚飞是2008年从外地到六中就读的。此前,他为了逃学,曾私自离家出走到巩义的一家超市内打了两个多月的短工。在打工期间,王亚飞每天干的活又脏又累,往往一天下来就疲惫不堪。想回家吧,又怕父母生气,左右为难的他只得在那儿坚持着。超市的一位老人因为王亚飞年龄小的缘故,经常在闲暇时与他聊天,时间一久,这位老人便知道了王亚飞的情况,遂多次劝导他回家继续上学。终于,王亚飞鼓起勇气回家对父母说:“我要上学!”喜出望外的父母连忙通过朋友将他送到了六中。刚到校时,班主任老师当即就发现,王亚飞诸多毛病中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自信。为了帮他树立自信心,老师在选班长时,刻意地提名王亚飞当班长。犹豫不决的王亚飞在老师的鼓励下,勉强地接下了这个重任。于是,在老师的信任和鼓励下,王亚飞很快改掉了过去的毛病,处处带头做榜样,并以自己的打工经历劝导同学们好好学习。“他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效果,比老师亲自做都要强。”班主任叶老师说。
今年5月20日,宣春花的地理课被上级教育部门选上了优质课,并要给全市的老师代表上一节公开课。接到任务后,宣老师便把课堂选定在了王亚飞所在的班级。宣老师说,这节公开课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充分领会课堂知识。当公开课快要结束时,王亚飞突然举手说:“老师,我想对这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看到王亚飞的意外之举,宣老师愣了一下后,随机应变同意了王亚飞的要求。于是,王亚飞走上讲台,侃侃而谈,向同学和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们总结了自己在这节课上的学习心得以及自己领会和掌握的课堂知识。他的总结刚一结束,课堂上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位听课老师说:“这是我听的最好的一节公开课!”
在校园内,一位名叫史向阳的青年老师同样被师生们称道不已,原因就是他开创了该校“下水作文”的先河。什么是“下水作文”?就是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写同题作文。史向阳说,他与学生们一起写作文源于一次考试,当语文试卷发完后,坐在讲台上监考的他浏览试卷时,突然萌发了一股冲动:“我也要写一篇作文。”于是,他便拿起笔,按照试卷上命题与同学们一起写起了作文。在第二天的评卷课上,史向阳对学生们的作文进行讲评后,拿出自己的作文给同学们念了起来。听完作文后,同学们纷纷问:“老师,这是谁写的?”当听说是老师写的作文后,同学们又发出一阵感叹:“哇,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写作文啊!”随后,史向阳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写作心得,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
史向阳说,所谓“下水作文”就是把写作比做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光站在岸上指挥,必须一同下水。自此,每逢作文课,他便坚持与学生们一起写同题作文,并与学生们一起进行交流,使学生们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这些镜头只是该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郑春六介绍说,近年来,该校还开设了小制作、实验课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课程,并在每学期开展演讲赛、辩论赛、基地实践、主题日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全面提升学校的素质教育质量。而老师们也在这些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获得了显著成绩。一大批老师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大批的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而今,这名学生丢掉了难听的口头禅,见人先微笑,张嘴就问好,俨然一个小绅士。
走进市第六中学的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得一片纸屑都难以觅到。一个拥有近千名在校生的学校,环境卫生何以这样整洁?
“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的礼仪文化教育和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校长郑春六说,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学校的学生中有许多是农民工子弟,这些学生到校后有着诸多的不良习惯。为了教育引导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先育人作为基础,从学生们的一言一行、细节做起,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堂课,对学生们进行全面、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
2008年,该校编撰出了《学生礼仪培训手册》,从个人礼仪、交谈礼仪、交际交往礼仪、学生礼仪、课堂礼仪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定。并将礼仪课作为一门常规课程定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该校负责德育的副校长说,他们对学生的德育主要从3个方面抓起,即生活从叠被子的小事开始,爱心从孝敬父母开始,文明从说话的细节开始。学校有一名从农村转来的男生,由于此前没有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这位学生张口闭口都挂着难听的口头禅,吃饭时端着碗蹲在凳子上,从来不叠被子。来到学校后,老师首先对他进行谈心教育,指出了他的诸多不良习惯,并从文明礼仪的方面进行引导教育。为了帮助他改掉坏习惯,老师吃饭时与他同桌,早起帮助他叠被子,说话用文明用语与其交流,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地使其改掉了这些毛病。而今,这名学生见人先微笑,张嘴就问好,俨然一个小绅士。
2009年,学校借鉴名校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在学校管理中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并制定了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就是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将许昌市六中打造成为许昌的区域名校。
此外,该校狠抓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在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以优雅的物质文化为载体、以和谐的精神文化为灵魂、融入浓厚人文内涵和高雅审美内容、体现鲜明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
成绩属于过去,豪情展望未来,在市教育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重点扶持下,许昌市六中将继续以教学为中心,以人为本,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高效课堂,以创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倾力打造许昌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