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街广告“下课”了

标签:
杂谈 |
许多人或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驱车沿着高速公路进入某座城市时,立交桥下、道路两旁那些有碍观瞻的户外广告便早早地进入了视线。进入市区,那些无节制、无秩序的户外广告更是比比皆是,简直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这些与城市建筑文化格格不入的户外广告,不仅造成巨大的视觉污染,破坏了城市总体环境的协调和美观,甚至危及公共安全。
2009年年底,我市出台《市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对市区的户外广告开始了专项整治——
户外广告
曾经的城市风景线
最近一段时间,外出活动的市民发现,市区道路两侧和架在道路上空的广告牌不见了,道路干净多了,视野也开阔多了。
这样的变化,来源于我市下发的《关于印发市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从2009年12月1日到今年9月30日,我市对市区的户外广告进行全面的专项整治,不规范、不合理、有隐患的户外广告全部拆除。按照规定,从今年1月份起,凡设置期限超过5年的跨街虹桥广告,到期一处拆除一处;今后市区一律不准设置跨街虹桥广告。
市城管局市容科科长琚太雷介绍,
户外广告是指利用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交通等市政设施,交通运输工具,飞艇、气球等升空器具以及其他户外载体,以广告牌、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电子翻版装置、橱窗、灯箱、实物模型以及张贴等形式发布的介绍商品、服务或公益性内容的设施。户外广告按载体形式分为:墙体广告、单臂塔式广告、跨街广告、公交站亭广告、桥体广告、路名牌广告、灯杆广告、阅报栏广告、塔身广告、其他亭体广告、户外标牌、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等18类。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市区的户外广告开始逐年增多,墙体广告、桥体广告、灯杆广告等不同形式的户外广告出现在市区街头。这些广告的出现,在吸引大众眼球的同时,成为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动态角度来看,户外广告和建筑、自然物、人群活动等其他具有较高变化频率的层次,共同构成了城市景观系统中富有生命活力的一面,使得城市景观有了像自然风景一样的岁月更迭、四季轮换。从空间角度来看,户外广告又可以被看做是城市的服饰,它既与城市建筑发生联系,又相对独立。每当夜幕降临之后,户外广告的整体形象更加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户外广告也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青睐,成为传播商业信息的一项重要途径。于是,专门以经营户外广告为目的的广告公司应运而生,各种形式的户外广告蜂拥而上。
琚太雷说,从1994年至1996年3年间,通过城管局审批备案而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不足30件,1997年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升至百余件,类型也更丰富多样。尽管蜂拥而上的户外广告一度让城市变得杂乱而斑驳,但有人依然认为,和谐有序、富有美感的户外广告,是城市经济繁荣、管理到位的最直观体现,是展示市容市貌的一张生动的“脸”。
但现实是,过度的户外广告不仅没有给我们这个城市带来美感,反而造成大量视觉污染,令人生厌。于是,整治曾经被人誉为“城市风景线”的户外广告,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跨街虹桥
首度“亮相”南关大街
“跨街虹桥广告作为固定户外广告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在我市已经历经13个春秋了。”琚太雷说,正当灯杆广告、墙体广告等蜂拥而上时,市区一家广告公司经过考察后,率先向城管局递交了在市区建设跨街虹桥广告的申请。这种新型的固定户外广告一般为铝合金材质,横跨于道路上空,其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设计,立即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并很快占据了固定户外广告的重要地位。
市城管局市容科的资料显示,1997年,市区南关大街(建设路口至颍昌路口)的8架跨街虹桥广告精彩“亮相”后,以其新颖的形式、靓丽的外观、独特的宣传效果占据着固定户外广告中重要的地位。
“当时我们也是经过多方考察、多方论证后才作出的决定。”回想起当年的创举时,开天广告公司经理赵伟说,1997年,他们先后多次到先进地市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而后又对市区的主要街道进行论证后,向城管部门提交了设置跨街虹桥的申请。城管部门通过多方论证,按规定批准了这项新颖的广告宣传方式。于是,投资10余万元在南关大街上建起了4架跨街虹桥。这些跨街虹桥一建成便立即吸引住了市民和商家的眼球。赵伟说,跨街虹桥建成后不久,便有一家汽车经销商找上门要求发布广告。看到跨街虹桥广告的效应后,市区另一家较有实力的广告公司也在南关大街上建了4架跨街虹桥广告。
由于当时我市户外广告的档次较低,一般都采用立柱式小单臂,形式小,且不具备亮化功能,而跨街虹桥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不仅醒目,气势恢弘,而且具备夜间亮化功能,美化、亮化了市容市貌,不仅大大提升了户外广告的档次,同时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档次和品位,更重要的是给投资方和商家也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建设跨街虹桥的投资方都是当时比较有实力的广告公司,他们具备专业资质,有战略眼光,广告发布的内容以通信、酒水、汽车、楼盘等大投资、大收益的项目为主,通过跨街虹桥的广告效应,达到促销目的,以期赚取高额利润。事实上,跨街虹桥的宣传也确实让投资方和商家达到了双赢。
从2000年开始,市区跨街虹桥越建越多,市区南关大街、颍昌路、建设路、劳动路、文峰路、解放路等,几乎所有的主干道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甚至一些繁华的次干道也成了商家和投资方的目标。近年来,全市跨街虹桥数量一度有140余架,达到全盛时期。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也渐渐注重档次和品位,慢慢向宜居方面发展。一些大型的跨街虹桥设置年限已久,影响了我市的城市容貌,甚至出现安全隐患;有些还遮挡或吸引视线,造成了交通隐患;有些夜间亮化造成光污染;还有部分道路因城市规划道路拓宽,原本跨街的虹桥“缩水”,放在了道路中间……上述种种因素导致原本是城市亮丽风景的跨街虹桥给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和市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和困扰,昔日的“风景线”风景不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生活和市容环境。
户外广告开始“下课”
2009年,市城管部门对我市(含三区一县)的户外广告设置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并列出了设置缺乏总体规划、设置档次较低、广告密度过高、设置种类繁多、设置不科学合理等五大“罪状”。随后,市政府有关领导针对户外广告设置问题到先进地市实地考察后,认为我市的户外广告设置亟待整治和重新规划。
市区户外广告以建设路、莲城大道、七一路、颍昌路、许继大道、火车站广场、建设铁路桥周边、春秋广场周边等道路或区域内设置相对集中,使人产生审美疲劳,造成了一种视觉污染。
说起户外广告的泛滥,摄影爱好者李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去年,他在南关大街拍摄照片时,无论在哪个角度拍摄,首先纳入镜头的是那些杂乱无章的广告牌架。“这些广告牌架就像一个人脸上的‘青春痘’,让人十分厌恶。”
此外,还有不少户外广告牌架由于设置年限过久,缺乏及时维修,破旧的广告牌架不但影响了市容环境,还具有安全隐患。一位市民直言不讳地说,市区户外广告牌设置过多,其最大的问题是影响人们的视线,使街道缺乏纵深感,甚至可以说每一块广告牌都是人们欣赏街景的视觉障碍,很不清爽。
琚太雷说,正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导致市区户外广告存在设置杂乱、档次低等影响市容的问题,尤其是部分道路和背街小巷的门店牌匾设置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较多,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影响了城市容貌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2009年11月,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和《许昌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对各类户外广告的设置进行全面整治,跨街虹桥广告全部拆除,全面提升我市户外广告档次,清除视觉污染。《市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市区凡利用灯(线)杆设置的各类灯箱、挂旗广告,利用商业广告形式设置的果皮箱,七一路、南关大街、颍昌路等路段设置的不锈钢护栏灯箱广告,路名牌广告,跨街虹桥广告等户外广告一律拆除,今后市区禁止设置。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已拆除各类不规范户外广告牌架4019处,其中拆除跨街虹桥广告86架。跨街虹桥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按照《许昌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规划,此次规划的年限为2010年到2014年,规划年限5年。规划的范围为市规划区外环路以内(包括魏都区、东城区、经济开发区、许昌县、市环城公路、市区各出入市口、邓庄组团),许昌新区、许昌至长葛快速通道均属本次规划范围。《规划》中明确规定,今后户外广告的设置必须遵循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兼顾整体与局部,与城市街道功能、风貌相统一,安全性,与近期城市建设发展方向相吻合的原则。通过规划实施,使许昌市区的户外广告形成布局合理、设置规范、管理有序的户外广告新格局,进一步优化市容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促进许昌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规划》明确:市区内严禁设置跨街虹桥广告,2010年全部拆除市区内所有现设置的跨街虹桥广告牌。
提起市区户外广告的整治,开天广告公司经理赵伟说,户外广告的整治对广告公司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户外广告是众多广告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载体。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市的户外广告设置确实存在着不规范、档次低、广告载体老化、设置杂乱无序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不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品位的提升。他认为,这次整治行动十分有必要,而且还应加大力度,进行彻底整治,还城市一张美丽的“脸”。
未来之路
大众媒体将成商家首选
行走在市区的大街上,原来或横跨道路上空,或林立道路两侧,或依附在路边灯杆上的广告牌架不见了踪影,这些各式各样广告牌架的消失,让出行的人们视野开阔许多的同时,也让人们感觉到市区环境猛然间清洁了许多,心情也随之开朗了许多。
户外广告牌架拆除了,广告公司该咋生存?商家的商业信息又该通过哪种渠道进行发布呢?
市城管局市容科科长琚太雷说,户外广告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常见的有灯箱、路牌、霓虹灯、招贴、交通工具和橱窗等,不同的户外媒体,有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应该创造性地加以利用,整合各种媒体的优势。有许多城市,广告牌越做越大、密度越来越高,破坏了城市的空间感和协调性,污染了城市的环境。而在欧洲发达国家,户外广告的设置地点、间隔密度、大小比例,似乎都考虑到城市的周围环境和行人密度,使人感觉到温馨和舒适,起到了美化和装点城市的作用。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高速公路两侧,都见不到像国内许多城市“霸气十足”的大型户外广告牌,倒是设置在城市建筑物维修围蔽上的大型喷绘广告,令人印象深刻。为了确保安全,减少污染和不影响整体环境,建筑物维修期间,必须用围蔽将修缮的部分整个遮挡起来。在围蔽上,有的用电脑按原艺术建筑整个喷绘出来,不认真看,几乎可乱真;有的也在其中喷绘广告作品,并且可以喷得很大。这不仅是一种极其文明的施工方式,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户外广告空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通过户外广告的整治,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广告公司的经济效益,但对户外广告公司来说,这也应该是一次变革和提升的最佳时机。因为广告公司应该转变思路,向高端的户外媒体发展。目前,开天广告公司在市区游园广场设置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已经通过审批。
市区一家酒水经销商说,他们原来的主要广告发布途径就是通过户外广告进行的,这次户外广告整治,使他们在市区设置的大量广告消失殆尽。原来之所以选择户外广告,是因为看重了户外广告的廉价和持久性。针对广告的发布,这位经销商并没有太多的担忧。他说,现在许昌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发展十分迅速,其传播范围和受众也非常广泛,相信商家在发布商业信息时,大众媒体将会成为首选。
“户外广告的拆除,对我们影响并不太大。”一位汽车经销商说,汽车销售的主要群体是白领人士,而白领人士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则是报纸、电视和网络。因此,他们在发布产品信息的时候,首选的就是报纸、电视和网络。在户外广告整治前,之所以选择在户外广告上发布产品信息,是想通过全方位的广告宣传,达到一个“狂轰滥炸”的宣传效果,让所有的人随时随地能看到自己的产品,从而达到一个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户外广告整治后,户外广告的发布载体大量减少,今后的产品信息发布,他将会把目光紧紧地盯在大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