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葛天氏传说:“理想之世”的悦耳回响

(2007-03-28 20:41:00)
标签:

杂谈

“长葛,盖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其泽,故名长葛。”这是《长葛旧志》中对长葛这座城市名字由来的记载。
 葛天氏传说:“理想之世”的悦耳回响
     
      
       长葛是上古乐神葛天氏故里由来已久,有史载葛天氏为部落酋长。他首创音乐舞蹈以教化部落子民,开创了人类文明先风,奠定了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基础,被后人称为乐神。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因此,葛天氏成了同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齐名的上古时代名人。葛天氏生活过的地方也因“思永其泽”而取名长葛。
       那么,葛天氏这位上古时期的风云人物,究竟与现在的现代化新城——长葛有何渊源?葛天氏治下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他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长葛人又有着怎样的影响?3月27日,记者来到长葛市,行走在热闹繁华的街巷,探访和聆听有关葛天氏的传说。
       
                          葛天氏:华夏乐舞的始祖
       古时,最初的舞蹈、唱歌均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萌发、形成的,其舞蹈动作和歌唱内容也常常是劳动过程的简单再现。葛天氏部落是个能歌善舞的部落。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族人或与野兽为伍,或与植物为依,或在劳动时相互观察各自的动作,或发出不同的声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乐趣。为庆祝捕猎胜利、谷物丰收或某一重大活动,人们手舞足蹈,就是最原始的舞蹈;人们劳动中所哼的号子,就是最原始的歌。经过长时间的演化,这种乐曲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发展、完善、提高,便形成了一种成型的唱歌和舞蹈的结合《葛天氏之乐》。http://img45.pp.sohu.com/images/blog/2007/3/28/20/11/1122fa8e0cd.jpg
      “《葛天氏之乐》是有史记载中国最古老的歌舞。”长葛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德新告诉记者,  对《葛天氏之乐》,诸多典籍均有记载,以《吕氏春秋》记述最详。《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秦始皇焚书前,当时可据古籍定多;再者,吕不韦曾悬书城门,“改一字,赏百金”,时人普遍接受,故此书可信可传。《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种“三人操牛尾歌八阙”,成鸟羽而舞的形象,是最古老的音乐文化艺术,也是世界上最为原始的歌舞艺术。这是在尊祖先、敬天地的同时,表达对农耕、畜牧等农业活动的重视与祈愿心理,反映的仅仅是葛天氏部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缩影。
       《葛天氏之乐》是表现古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舞蹈,反映了他们生产劳动与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景,在形式上已相当完整,是构成葛天氏文化的基础。它表演时共有舞者3人,执牛尾等道具踏舞而歌。这种“三人操牛尾歌八阕”的艺术形式,既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音乐、舞蹈艺术,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歌舞艺术之一。另外,它还极可能衍生出了中国古老的保健操及气功等养生术及许多艺术门类。
         “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长葛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德新说,葛天氏之乐来自劳动,在劳动中,葛天氏部落的先祖们捕猎收获植物果实,同各种禽兽和自然灾害斗争。劳动之余便从劳动中总结提高,模拟动作,把劳动号子组成音符,以苍劲的旋律,顿足叩牛角,乐之舞之歌子,从而创造出最原始的葛天氏之乐。现今的戏曲中一些优美动作,如:“扑虎”、“卧鱼”、“探海”、“鹞子翻身”、“虎跳”等,均源于《葛天氏之乐》。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在长葛人传统的歌舞中,人们似乎仍能看到“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的远古风貌。
       中国民协会员、长葛市文化馆原馆长杨应甫告诉记者,目前,长葛市拥有260多个民间艺术社团,每逢春节、灯节期间,长葛城乡随处可见狮子舞、龙舞、盘鼓、莲花灯舞等,盛行于长葛市石固镇沈庄村一带的民间艺术团社演练的“铜器舞”、“盘鼓舞”敲打起来震撼山岳,具有一种豪放的古拙味儿。一个艺术团社拥有百二八十人,阵容庞大是任何地方的民间艺术团社都不可比拟的。老城镇的“莲花灯”团社,虽起源于明清,同样有着葛天氏时代的豪放粗拙。2002年春节期间,长葛市的高级音乐教师赵春霞根据葛天氏的传说,编排出了大型歌舞《葛邑神韵》,其庞大的阵容、铿锵的旋律再现了先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一切都跟传承有关。
                         长葛:“乐神”治下的理想之世
      千百年来,考古专家们研究后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结论是:葛天氏是原始社会末期生活在以现在的长葛市石固镇(“石固遗址”)为中心的葛天氏氏族的君主,时间上大致是在距今约7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
        3月27日,记者驱车来到长葛市石固镇岗河村的石固遗址上,方圆近百亩的遗址上长满了碧绿的麦苗,郁郁葱葱的麦田仿佛浸润了上古时代的灵气。在高高的土岗一侧,历史的斑痕和文化断层隐约可见。随行的长葛市文化馆原馆长杨应甫介绍说,石固遗址南侧就是古时叫做葛河、现在叫做小洪河的河流,这与古人依河而居的规律相符。
        1973年冬季,长葛市石固镇岗河村一农民在地里干活时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1978年至1980年,当时的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先后对当地进行了5次大规模发掘,从而发现了在我国考古界具有重大价值的“石固遗址”。在“石固遗址”内,考古专家发掘出多处房基和大量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文物。根据地质证据(碳14测量)和文物特点,考古专家认定:“石固遗址”时代的先民大致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文化上兼有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特点,在时间上基本和葛天氏生活的时代相吻合。2006年,石固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天氏的贡献除创造乐舞之外,还有纺织和‘和谐社会’。” 杨应甫告诉记者, 远古部落首领的名号无不跟他的发明创造有关。伏羲氏发明捕鱼狩猎、神农氏发明种植五谷、有巢氏发明建造庐舍、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他们的发明创造都隐含在名号里。葛天氏虽被后人尊称为“乐神”,但他的名字却可能来源于他的另一项发明,那就是用葛的纤维织布、做衣。
      《黄帝内经》载:远古时期,先人们用葛滕搭建葛棚居住,编织葛床睡眠,用葛纤维纺绳织布,编葛鞋;用葛根充饥、医病。以葛天氏为首的部落,首先取葛根而食;其次将葛滕采集、量晒后清除外皮,提取出纤维,编结成布,再做成衣服御寒(在“石固遗址”中,出土有直径只有0.1厘米的骨针,是当时人们用以缝葛衣的用具)。在那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茹毛饮血时代,穿衣吃饭是部落万民的头等大事。葛天氏既能用葛充饥,又能用其御寒,自然受到万民拥戴。声名远播后,有人称他为上天下凡的神人,于是,“葛天氏”的称号便产生了。也许是基于这个原因,长葛的纺织业至今仍很发达。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理想帝王,他治下的社会一直被古代君子们称为“理想之世”。《新编二十六史》载:“葛天氏,其治世也,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意思是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不用教化就能让众人遵守礼法,被古人称为“理想中的自然、淳朴之世”。可以说,他缔造了中国最原始的“和谐社会”,实现了历代先贤们梦寐以求的“熙熙自治”。
        在“石固遗址”发掘出的上千件文物中,考古学家最感到惊奇的是其中有2个骨笛。骨笛骨质坚硬,两端平齐,壁面中部钻有发音孔,上面还有因长时间吹奏手指按压、摩擦而留下的凹痕。因为有了音乐,有了舞蹈,在葛天氏的治理下,便有了“不言而信,不化而行”的人性淳朴、世风淳厚、睦邻团结、和谐友爱的“理想之世”。
       在《桃花源记中》,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世外桃源”,可他在《五柳先生传》里,却明确表示想成为葛天氏之民(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诗圣”杜甫也有诗云:“上古葛天氏,不贻黄屋忧。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而 著名才女李清照更是自谓“葛天氏之民”。历代文人骚客仰慕之意,由此可见一斑。
                             神话:开发保护筹划中http://img45.pp.sohu.com/images/blog/2007/3/28/20/10/1122fa7b325.jpg
        长葛这个地名,大体上经过了长葛—长社—长葛这一历史变迁,而通常所说的长葛县是在隋代(公元586年)建制的,一直沿用到1993年撤县建市。
      无论经过怎样的历史变迁,长葛都与葛天氏这一远古时期的风云人物结下了不结之缘。至今,长葛仍现存着许多美妙的传说和珍贵的遗址、遗迹,比较著名的有“葛仙灵池传说”、“葛村传说”、“葛水河传说”、“石梁河传说”、“仙女游石固”、“玉帝锁蛟”、“古社柏传说”等等。流传下来的比较著名的古迹则包括:葛仙灵池、玉帝锁蛟井、古社柏等。
        在长葛市城区西侧的溢水河岸,绿草如茵的草坪上耸立着葛天氏的石雕像,身批葛衣的葛天氏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高大、质朴、威武英俊。雕像下刻有葛天氏、歌八阕内容及其治世之道。长葛市文化局副局长尧同宾告诉记者,这个雕像是政府根据有关史料、依据全市人民意愿所制作的,以示长葛人民永远爱戴思念葛天氏。其位置定在城西,是说明葛天氏故址在长葛西部(石固镇一带)。
       长期以来,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缺乏专门的保护经费等因素,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歌舞艺术,葛天氏歌舞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原有的传承人要么已经作古,要么年事已高,艺术传承上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从而使其存在消亡的危险;因为缺乏充足的经费,该市文化部门和许多有识之士关于研究、抢救、保护、开发葛天氏传说的很好想法难以付诸实施;与葛天氏息息相关的“石固遗址”虽然是“国保”,但由于农业生产、洪水冲刷等因素,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的盗挖行为,更使它遭受了人为的破坏。
         长葛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德新说,近年来,长葛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18万元在长葛市最繁华的八七路西段树立起了雄伟的葛天氏雕像;2006年,“长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筹资200万元修建葛天氏游园(面积约60亩);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长葛名胜名人传记》;投资10万元对“石固遗址”进行了保护;成立了长葛市古乐协会,对葛天氏歌舞进行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创作关于葛天氏的音乐、舞蹈、戏曲节目。
       在未来5年内,为了挖掘和保护葛天氏神话传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葛市还将适时做好准备,计划举办规模宏大的葛氏祭祖仪式;出版中国葛天氏乐舞文化专著;成立许昌市葛天氏乐舞艺术研究会;今年6月份全面启动葛天氏游园的建设工作;2008年成立葛天氏歌舞艺术团,并上演关于葛天氏的大型乐舞剧;2009年建成葛天氏乐舞和葛天氏文化项目库;2010年,整合葛天氏乐舞文化艺术资源,建设葛天氏演艺城,从而把葛天氏乐舞打造成长葛市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著名文化品牌。
      追溯漫长的人类历史,我们不能否认,葛天氏传说是许昌人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葛天文化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神奇开化的历史文明,铸就了长葛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我们相信,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的今天后,一个新的文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清明祭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