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郜艳敏:以德报怨缘何改变不了以怨报德?

(2007-01-25 19:15:00)
标签:

杂谈

    从打工妹到被拐女,从乡村代课教师到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这是河南襄城女孩郜艳敏12年的人生经历。

    郜艳敏以德报怨,坚守山村教学点的传奇经历被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认为她揭了“家丑”,便迁怒于她,她险些被辞退。1月8日,当她手捧“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奖杯回到村里后,她面对的仍是当地政府的淡漠。

    今天,作为家乡媒体率先采访她的记者的我,在网上看到这则有关郜艳敏的消息后,心中很长时间难以平静下来。

    当2007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我从网上得知郜艳敏被评为河北省十大年度人物后,心中着实为她高兴,并由此而祝愿她能够以此为契机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曾多次,我拿起手机想给她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向她表示祝贺,但一想到她在被媒体报道后所遭遇的重重阻力,以及她回到家乡探亲时向记者表露出的担心和忧虑,我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我不知道这个感动河北的荣誉,能不能感动当地政府的领导。

   回想起自己采访郜艳敏的经历,至今我仍是历历在目。

  去年5月份,我在网站上浏览新闻时,忽然被河北《燕赵都市报》记者祁胜勇采写的一篇通讯所吸引。细细读来,心下感动不已。因为郜艳敏的家乡是许昌市襄城县的,作为家乡的媒体,我想到应该给予郜艳敏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于是,我找到《许昌晨报》的总编辑,在电脑上打开这篇报道,让老总阅读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应当给予关注和报道!”老总看完这篇报道后,当即拍板。于是,编辑们撤下了刚刚排好的视点版面,以《襄城被拐女河北书写园丁传奇》为题,全文转发了《燕赵都市报》的报道。

  第二天一早,我便驱车赶到襄城县郜艳敏的家中进行采访。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我见到郜艳敏的父亲后,拿出本报转发的报道让他的父亲看时,这位曾经经历了失去爱女之痛、身患疾病的庄稼汉手捧报纸,激动地流下了两行浑浊的泪水。在郜艳敏父亲郜大创的泪水和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记者知道了郜艳敏被拐卖以后,他和妻子以及家人的痛苦历程。“那里的孩子在她的心里比什么都重要!”郜大创告诉记者,自从找到郜艳敏以后,他们也曾有过接女儿回家的想法,但因为郜艳敏舍不下那群等待她传授知识的孩子们,被女儿拒绝了。采访归来,我为郜艳敏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第二天,记者拨打郜艳敏的电话,开始了电话采访。电话拨通后,当我介绍完自己后,在电话的那端,郜艳敏听着熟悉的家乡话,抱着话筒痛哭流涕。她哭着对我说:“我真的很想回家,我在这里没有人帮我啊,可我又放心不下这里的孩子们,我究竟该怎么办啊?”她告诉记者,当她的事情被当地媒体报道出去后,引来了许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正是因为这,曲阳县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领导认为揭了他们的丑,分外恼火,多次警告她不让她接受媒体采访,不让她乱说话。并组织人员在下岸村的路口进行把守,杜绝她与外界媒体的接触。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她这个弱女子感到惶惶不安,以为自己捅了大漏子。而她的公公和婆婆更是胆战心惊,多次劝说她不要再抛头露面了。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她很迷惑: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随后不久,记者通过郜艳敏和河北记者得知,因为媒体的报道,下岸村的教学点有可能被取消,郜艳敏因此也面临着失去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机会。得知这一消息后,记者立即与她通话,在电话里与她交流和沟通,并给予她家乡人的安慰和支持。因为我采访的系列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家乡人的关注,有几家私立学校致电我说,如果郜艳敏回来的话,他们可以接收她继续当教师,并可以保送她到大学了再学习。当我将这一消息转告给郜艳敏后,她在电话里毅然拒绝了,因为她不想再看着下岸村的孩子们重复着放羊、卖钱、买媳妇的过程。

    7月份,趁着学校放暑假,郜艳敏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在回家的路上,她就发短信告诉我她的行程。当我在她的家中见到郜艳敏后,我发现,这个经历了许多磨难的女孩,是那么的坚毅、那么地善良、那么地可爱、那么地伟大。她个子不高,乌黑的长发披肩,瘦瘦的脸庞,明亮的双眼透露着坚毅的目光。这就是我曾多次通电话的采访对象。在长达数小时的交谈中,她一直都念念不忘她那些在山区的孩子们,时时地向我夸赞这个孩子学习很好,那孩子很调皮……言语中和眼神中充满着母性的慈爱。当说起几个月来她得到众多好心人的支持和当地政府对她的态度时,她眼中先是闪动了感激之后,便显得很使茫然和无助。她告诉我,一个国外的好心人给她汇了200多美元,并注明是资助她自己的,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支配这笔钱。但钱汇来后,却被镇里的领导卡住了,至今没能取出来。当村里人得知这笔钱的消息后,很想利用这笔钱来修一下村里的路。虽然经过村支书和她的多次努力,他们至今都没能取出这笔钱。说到这里,她问我:“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来处理这笔钱?”听着她的诉说,联想着当地政府部门人员的嘴脸,我很难回答她的问题,只能在心里恨恨地痛斥着那些以怨报德的人。

   刚刚我在百度里搜索了一下郜艳敏的消息,一下子就搜出了252条有关她的消息。看着一篇篇新闻,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众多的消息都在歌颂和赞扬着郜艳敏那以德报怨的事迹,而当地着政府部门却是淡然处之,冷漠有加。特别是当郜艳敏捧着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奖杯回到那个所谓的家中时,没有鲜花和掌声的包围,迎接她的只有冷漠。这不但让众多充满爱心的爱心人士和读者感到心寒,还令这位曾经被人贩子拐卖要价2700元卖到这个陌生的小山村后,经历了众多磨难之后毅然以德报怨的女孩,心中感到多么地无助、多么地凄凉。

   郜艳敏,一个瘦弱的女子,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和磨难以后,毅然挺起脊梁,用自己那弱小的双肩抗起改变下岸村村民世代靠放羊、卖钱、买媳妇的命运的重任,在这个曾经离她非常遥远的小山村里,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执着,以德报怨,想以此来改变穷山村的面貌。她的行为在感动着山村村民的同时,也感动着中国乃至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

   郜艳敏的以德报怨,下岸村的村民们感动了,曲阳县的人民感动了,河北省的人民感动了,全国的人们被感动了……那么,为什么曲阳县的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领导没有被感动呢?他们面对众多爱的呼唤时,为什么是那么地无情和冷漠?难道说仅仅是因为郜艳敏的事情暴露出了他们的短处吗?

   不,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一颗爱心!  

上一篇:
下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潘美辰在鄢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