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歌行》看曹操眼中的人才
(2011-03-03 23:29: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札记 |
从《短歌行》看曹操心中的人才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短歌行》,集中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诗中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描绘出了曹操心中的人才形象。
一、雅如青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青衿是周朝读书人的形象。原诗是写一个女子在思念她的爱人,这里作者表达了对“贤才”的思念。在曹操的眼中,人才不是故弄玄虚的隐士,不是叱咤风云的雄才,不是权高位重的贵胄,而就是那样一个一袭青衣、儒雅安静的书生,他似乎伫立在不可目及的一片山野之中,诗人像一个痴情的女子,在深情地吟唱着对他的渴慕之情。这是明主在召贤笙的真诚心声。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使诗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
二、美如明月。诗中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如月的是什么呢?前后文读来,我们知道,这里的如月的是人才。明月一般的美,是人才的明眸吗?是人才的容貌吗?是人才顾盼生辉的神采?是人才俊朗飘逸的风姿?有人说是指人才像明月一样不可多得,有人说是指人才的作用是像月光一样普照大地,还有人说是指人才可与明月争辉……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人才就像明月那样,遥不可及,又让人不能忘怀。这种大声的赞美、高调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作者炽热真挚的情怀。
三、寂如惊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那儒雅而皎美的贤能之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找到明主。他们空怀着一份心思,像夜深时的惊鸟,找不到自己栖身之所。这时,曹操透过外在的形象,看到了贤才在那个时代的犹豫与彷徨,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孤寂与悸动。他没有说贤才们都是不识相的庸才,他没有说贤才们都是明珠暗投,而是以人性化的目光,看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寂寞。
四、宛若友人。“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在曹操的心目中,人才是可以与他笙歌相娱、畅饮欢谈的,可以是挚友,可以是密友,可以是新朋相聚,可以是旧友重逢,而这样的友人,是可以共计人生的,是可以同享生命的。在长江边上的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一代酾酒临江的枭雄,在横槊赋诗之际,深切地感觉到了人才的远离与难得,于是他用亲朋一样的呼唤,发出了内心深处温暖的邀请。
曹操心中的人才,洋溢着诗风流韵。这样的人才不只让一千多年前这位雄才渴盼,甚至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是我们每个人的一个美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