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曹操《短歌行》看比喻与比兴的不同

(2011-03-03 22:40:0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札记

          从曹操《短歌行》看比喻与比兴的不同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比喻与比兴都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喻属于现代汉语修辞范畴,比兴起于《诗经》的六义,可以说是我国最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比兴中的“比”,本身就有比喻的意思,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但它与兴连用的时候,其比喻作用不是最突出的,这时更强化的是“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所以,比喻的重点在于比,而比兴的重点在于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句中,作者是把人生比作朝露,人生与朝露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没有产生“引起所咏之词”的作用,应该是修辞范畴的比喻。同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把人才比喻成明月,其重点也是在比,是比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把人才比喻成惊飞难栖之鸟,也是比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句,把自己对人才渴望的情怀形象化为高山江海,其重点也是在比,还应该是比喻。

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之句中,我们看不出人才与食苹之鹿之间非常明确的相似性,其比的作用突出得不明显,主要是先言他物——小鹿,以引起下文所咏的内容——嘉宾,那么我们可以把这句看作是比兴。

总起来说,主要作用在于强调主客体相似之处的为比喻,主要作用在于引起下文的是比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